close

01.jpg

戰國中後期黃玉雙龍首穀紋珩一對,此對玉珩大小略有差異,龍首各部位、身驅穀紋均為標準工法,全器琢斜坡邊廓紋。二器均有金屬沁,沁蝕較重處已白化,但在與未受沁原玉質間有明顯的褐色過渡沁色,此為銅、鐵等金屬沁時有之特徵,也是偽仿不來的。二器正中央上緣,均鑽有小洞,穿上絲線即可佩帶。

 

09.jpg

翻個面。

 

06.jpg

龍首長得像不像1977年安徽省長豐縣楊公戰國墓出土的「青玉雙龍首玉珩」?

 

07.jpg

穀紋間地子雖打磨得不夠平整,但穀紋排列有序,個個圓轉有力。

 

04.jpg

03.jpg

順著鼻頭下卷的陰刻髭紋,棗形眼,上唇獠牙下伸,下唇琢出三門牙,下巴與頦下卷鬚,後伸略揚的角,角下絞卷的鬢毛區隔開頭部與身軀,是不是很「標準」?

 

05.jpg

格友有沒有感覺到每顆穀紋均是精雕細琢的?旋轉的力道鬆緊適中,就是有種說不出的飽滿味道。

 

02.jpg

此一龍首未受沁擾,很清楚的看到玉質、雕琢工法的原貌。但少了沁色,總覺得好像欠了什麼?

 

08.jpg

此一對黃玉龍珩,雕琢工藝、用玉與氣型,均為當時的一時之選,紋飾標準,該有的都有,應是王室用玉。本對玉珩其紋飾與1977年安徽省長豐縣楊公2號墓出土,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青玉璜」紋飾極為相近,尤其兩側的龍頭,幾乎長得一樣,只有青玉璜體上雕的穀紋用三角陰線勾連了起來,這是唯一的差異。

長*寬*厚:19.3*3.0*0.35cm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