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戰國白玉虎紋珩 (4).JPG

戰國白玉雙頭龍虎紋珩。和闐白玉質,玉質較通透。珩本體為雙頭龍,中間身軀琢虎斑紋。上緣琢一倒置之饕餮紋,若以饕餮紋為主,則原虎斑紋變成饕餮頭上左右外伸的角上的節紋。上緣外廓鏤雕二隻鳳鳥夾一圓環,可繫繩配戴。

 

戰國白玉虎紋珩 (1).jpg

棗形眼,上下以壓地手法琢出陽紋眼眶。下巴琢出門牙與獠牙,臉頰琢仙花紋。頸部以陰、陽紋交替隔開頭部與身軀,戰國之玉珩或玉璜,幾乎均以各種紋飾將頭部與身軀隔開,似為定制。

 

戰國白玉虎紋珩 (7).jpg

虎斑紋等單面坡紋,往往至紋路中間其坡面即反轉,造成光影流轉之效果。此種手法也出現在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春秋後期多件玉器紋飾上。

此器邊廓紋,斜度較陡,且斜坡底琢有深溝,與戰國玉器邊廓紋略有差異。

 

戰國白玉虎紋珩 (6).jpg

戰國白玉虎紋珩 (5).jpg

雙鳳頭以下勾姿態望向圓環。圓環上雕出四組簡化獸面,鼻頭飾以網格紋,鼻樑兩側為二圓眼。

 

戰國白玉虎紋珩 (9).JPG

戰國白玉虎紋珩 (11).JPG

因表面風化,有甚多細小風化質變坑洞,看起來有如器表上灑了一些白粉。白玉質,且僅0.2CM的厚度,強光一照,顯得通透。

 

戰國白玉虎紋珩 (13).JPG

戰國白玉虎紋珩 (16).JPG

戰國白玉虎紋珩.jpg

全器無紋潔白潤透,為上好之和闐白玉雕琢而成。此珮雖長11.6cm,但只重13g,與上篇文章的「戰國青玉鏤雕雙回首龍珩」一般重量,可見其薄度實在驚人。在最厚處0.2公分如此薄的器體上,仍毫不馬虎的施以減地、斜坡等需深入器體的工藝,只能感嘆當時玉工的技高。

原本因器體極薄,以及中間坡面反轉的單面坡紋此二條件,想斷代為春秋後期的楚國玉珩,但珩的形體與雙龍頭應是戰國中、後期的楚式風格。

長*寬*厚:11.6*3.7*0.2cm

13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