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北朝青白玉龍紋帶勾 (6).JPG

南北朝青玉龍首帶勾。和闐青玉質,部分器表受沁質變且略帶褐色。龍形勾首為戰國至南北朝慣用之紋飾,但本件玉帶勾較為狹窄,勾頭與勾頸卻比較長,似乎較為符合一般人的使用型態。勾腹琢一盤曲穿雲之龍紋,其形態與戰漢的龍形大異其趣,但做工尚稱精細,在後來隋唐玉帶銙興起前為玉帶勾留下最後的身影。

 

南北朝青白玉龍紋帶勾 (3).JPG

棗形眼略凸,保留了漢代的風格,以減地手法突顯眼皮及眼框。吻部較長,前端平滑內削,僅以陰線表示嘴線。鼻樑至鼻頭狹長,下巴尖凸,或可防止繫帶脫出。兩角以片狀向後掠上翹,已從匕首形的羽毛紋狀便形成尾端上面平直。勾頭與頸部較長,吻部前端內削,應是符合較硬、不易變形的皮帶而設計的實用條件。

 

南北朝青白玉龍紋帶勾 (8).JPG

笑嘻嘻的,和善吧!

 

南北朝青白玉龍紋帶勾 (2).JPG

南北朝青白玉龍紋帶勾 (14).JPG

勾腹琢一龍,龍頭已從雲中鑽出向後張口吐舌,龍頸特長,身體前半部隱在雲中,鼻端左側為其後半身。龍尾居然採用難度較高的絞繩紋,東漢以後少見。一般龍首帶勾之勾腹雕琢的是螭紋,雕龍紋的不多見。

 

南北朝青白玉龍紋帶勾 (11).JPG

左足收在體側。

 

南北朝青白玉龍紋帶勾 (9).JPG

尾巴為絞繩紋,右後足向下伸長踏於尾上,為漢代常用借物使力之手法。而且勾爪圓凸有力,仍有西漢遺風。

 

南北朝青白玉龍紋帶勾 (10).JPG

此橢圓紐為勾體寬度的三分之一,較戰漢一般與勾體同寬或略窄的玉帶勾不同,猜測可能是用在皮帶上,皮革較硬,也較不會變形,所以勾紐不能太大,否則很難穿插進較厚的皮帶。

 

南北朝青白玉龍紋帶勾 (7).JPG

此器整體風格仍不脫漢朝神異靈動,但紋飾似較簡約、細長,較符合南北朝後期,甚至於隋唐的風格。現在出土時物已經可以確定,北周已經有玉帶銙出土,南北朝應該就是貴族的帶飾由玉帶勾轉為玉帶銙的過渡時期,之後的六、七百年,玉帶勾退出了中國高端服飾的市場,本件玉帶勾為高古玉帶勾的最後身影。

每當看到此龍帶勾,不知為何總聯想到動畫電影花木蘭裡面的「木須龍」。

長*寬*厚:12.2*2.2*2.2cm

48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