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12).JPG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和闐青黃玉質,受鐵沁,部分器表有灰皮現象。廓外琢一叼著仙花、踏著雲山的螭龍。璧內中心為穀紋璧,外側鏤雕一對相對的龍。全器精雕細琢,紋飾精美瑰麗,卻又帶著些神仙味,為西漢中期的王族禮儀餽贈之物。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14).JPG

廓外螭龍雕琢精緻,臣字眼,額頭、鼻樑至鼻頭為同一平面,為西漢早期手法。嘴中叼一仙花,戰國楚國遺風。長長的後掠耳,頭後生有一長長的翎毛或角。頸部中間用一長梯形的紋飾表示頸脊,旁邊飾以小圈紋,此小圈紋是以極小砣具小段小段接連切輾而成。肩部飾以鱗紋,且向後琢出長長的毛紋,代表羽翅。身軀以游絲描琢出卷草紋,間飾以小圈紋。後背部琢一「介」字形紋飾,右後足踏在雲山之上,代表螭龍飛在山巔之上。左後腿踏在自己尾巴之上,為戰漢楚式風格常見的借物手法。尾部像仙花般的分岔卷曲。肢體邊緣飾以短毛紋,代表全身均有短毛。

此圖有兩處值得多談一談,一是後背部「介字紋」,一是螭龍嘴中叼的「仙花」。

「介字紋」亦有稱為「介山紋」,以本件來說,較接近「介山紋」。「介字紋」很早就出現在中國玉器的舞台,在「良渚文化」的玉器中,時有出現。一般均出現在神人或神獸的頭部上,亦有出現在祭壇紋飾中的神鳥頭上的,可推測這「介字紋」必與神靈有關。「介字紋」在商、周似乎難見其蹤,但在西漢玉器上突然又現蹤了,可能與漢武帝後期迷信黃老之術有關。

本件螭龍嘴叼的「仙花紋」與常見的游絲描「仙花紋」比較具像些,讓wake直接聯想到元代玉器常見的「凌霄花」,幾乎一致。戰漢時期的「仙花」與元代的「凌霄花」是否為同一種花?似乎值得研究一下。戰漢玉器上的「仙花」是何花種?似乎未見記載,但元代的「凌霄花」在現代仍可見到。淩霄花最早在春秋時期的《詩經》裡就有記載,當時人們稱之為陵苕,「苕之華,云其貴矣」說的就是淩霄。淩霄花之名始見於《唐本草》,生長在中國中部、東南部,東亞與東南亞也有培植,花語是「名聲、聲譽」,有敬佩之意,亦寓意慈母之愛。但在戰漢、元代是否因此意而在玉器上流行?不無疑問。「凌霄花」是藤生植物,攀附在大樹上,其花朵呈漏斗形,大紅或金黃,色彩鮮豔。花開時枝梢仍然繼續蔓延生長,且新梢次第開花,所以花期長,顯眼耀目,又生長在高處,如天上降臨的仙女般。古人若是以其特性稱為「仙花」,還頗為傳神。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13).JPG

璧中兩條相對的龍紋飾與廓外的螭龍近似,但長吻張口露牙,身軀也較長。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15).JPG

此時的腮毛已簡化成兩道弧線了。這圖看到的細陰紋均是用極小直徑的小陀具,一小段一小段琢製而成的,玉師傅的眼力、手力之精準,讓人嘆為觀止。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JPG

另一面的紋飾相同。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8).JPG

部分器表略有白化灰皮現象。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1).JPG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9).JPG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10).JPG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4).JPG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6).JPG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5).JPG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2).JPG

穀紋(雲氣紋)的尾巴如果如本器這樣的勾轉,一般均是較精工細琢的玉器。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7).JPG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17).JPG

受鐵沁擾的地方不少。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16).JPG

本件屬於較大型的饋贈玉璧。受了漢武帝的影響,西漢前中期的器物多少都帶著點神仙味,本件也不例外。

通長16.5CM

直徑13.2CM

0.4CM

166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