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宋白玉水鴨珮。白色仔兒玉質,油潤。本件模真雕琢一隻水鴨,鴨喙扁長,眼圓睜,翅膀前半部以陰線雕琢短羽紋,每枚短羽紋上再以細陰線切琢出羽枝及細毛紋,翅膀後半部則雕琢出三道長翅羽。前胸及臀部以細陰線並排切琢出兩道細毛紋,腳爪以陰線切琢出爪蹼,其他部位則未再雕琢紋飾,背腹之間鑽有天地鑽,繫繩則可隨身佩帶,不繫繩則可做立於案頭作為小擺飾。
交疊的短羽紋呈盾形,這就是自商代以來高古玉器上出現的盾形紋飾,用在神獸或動物身上,就是表示該神獸或動物身上長滿了短羽紋或鱗紋。
宋元因北方遊牧民族南下,文人心中深覺國破家亡的傷痛,文人常將詩情畫意融繪入畫中,畫面呈現的不再是現實場景,而是賦予了文人心中的世界,這時有部分文人畫以枯寂意境在懷念北方的故土,營造的湖光山色多是荒涼空寂的意境,枯樹枝爪蕭瑟,遠山巒綿延橫亘,水面空闊冷清。
但也有部分文人避居江南,眼見的場景風光與北國大相逕庭,心情也跟著轉變,繪畫遂也出現不少水鳥魚蟲、亭臺樓榭的南風景致。
玉器也因為統治階層的一再遞變,分分合合,對玉的掌控漸失。再加上唐代佛教興起,對於代表神異的玉器已不再如前朝的重視,故自唐宋以後,玉器也成了平民雅仕可及之物。宋元水鳥的玉器、配飾較多,可能是因為文人南遷藝術氛圍改變所致。另外,遊牧民族在征戰四方之餘,對北方的故土思念,春夏水塘的水鳥嬉遊與鷹隼獵捕的畫面時時縈繞心中,水鳥的玉珮也自然成了遊牧民族的略解思鄉之情的良伴了。
本件玉質、雕工均佳,為宋元時的藝術遺緒。
長*寬*高:5.1*1.7*3.0 CM
30g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