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JPG

春秋後期青玉龍紋帶勾。和田青玉質,手沉,全器表面已呈灰皮,強光照射下仍可見青玉質。帶勾頭為龍頭,略為菱形的臣字眼,蒜頭鼻,臉側使用扁圓圈紋來顯示嘴巴,頭頂有一橫貫頭頂的凸稜,頭後琢有兩角像頸後延伸,琢有腮毛,頸側用淺陰縣代表鬃毛。帶勾身體正面用正、反手法琢出五組龍紋,兩側則各琢出五組向著龍頭方向的龍紋。帶勾背面有一長方形的帶扭,可繫腰帶。全器的紋飾簡單,且較為平緩,可能為實用器。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 (3).JPG

這種嘴形似乎未見到他器使用。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 (4).JPG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 (5).JPG

這蒜頭鼻也少見,可能是怕使用時會碦手,才使用此鼻形。

臣字眼在商代和西周是人物、動物眼睛的主要紋飾,到西周後期以至春秋前期已開發出多種眼睛的表現方式,如圓眼、橢圓眼,而臣字眼主要是存在饕餮的臉上了。但到了春秋後期及戰國前期,正面人物、動物的眼睛,似乎在當時楚國領地出土的玉器又有些恢復了臣字眼的手法。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 (1).JPG

帶勾身體正面的五組龍紋,以帶勾頭起算的前二組可以清楚地辨識出正反兩面均有龍紋,但第三組龍紋之後則間雜在一起,以龍眼來算,應有四組龍紋,會造成我們看得有些亂的應該是第三組可能是相對的一組龍紋所致。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 (2).JPG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 (7).JPG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 (8).JPG

此種紋飾手法應是先用雙陰線勾出每個紋飾線條,然後在彎轉的內凹主要位置打磨出一向內的斜坡,此種紋飾手法在河南省淅川縣下寺的春秋楚墓群中出土玉器出現過,也在江蘇省吳縣嚴山窖藏(可能是吳王夫差被越王勾踐捕殺前匆匆埋下的復國寶貝)中的玉器出現類似紋飾手法。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 (10).JPG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 (11).JPG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 (6).JPG

本玉帶勾紋飾較為簡練,不像戰國之後的楚國玉器那麼的華麗多姿,也不像春秋後期其他國家出土的玉器滿飾浮凸龍紋、卷雲紋、穀紋那般的精湛考究,反而只是中規中矩,毫不浮誇,與楚國浪漫多彩的藝術觀念似乎有些距離。如果此器是河南省淅川縣下寺出土春秋中、後期的楚國王室用玉,那或許是當時的楚王還在勵精圖治,雖然在楚國始都丹陽已經營有成,但仍想壯大楚國、開疆闢土,故資源並未充分放在這些華麗表現上面吧?

長*寬*高:15.1*1.8*3.7CM

153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