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漢螭龍觿形珮 (1).JPG

戰漢白玉螭龍髮簪。和闐白玉質,玉質較為通透,部分器表受硃砂沁,有些許白化現象。本件前半部為一龍的前半身,簪頭就是龍頭,後半部為尾端翹起的簪臂,簪臂較粗,一般的髮簪簪臂不到其一半粗細。龍面較為平面向前,水滴形眼,鼻梁琢有兩道直的凹槽,可能是想使觀者看到其鼻梁英挺。張嘴露齒,以二隻羽紋自頭頂向後伸展,羽紋前端雲頭狀為龍耳,羽紋後端的羽枝則化為頭上的角。腮毛隔斷了龍頭與龍身,頸後有一上卷的鬃毛,胸前一對前伸扣抓自己腮邊的前爪。之後的簪臂只用較淺的游絲描紋在龍背上琢出四組仙花紋,以及在左右腹側各琢出兩組雲氣紋,其他就不多作處理,以免過度增加抽插髮簪的阻力。本件風格較為粗放,應是男性貴族的髮簪或是固定頂戴之用。

 

西漢螭龍觿形珮 (3).JPG

西漢螭龍觿形珮 (4).JPG

本件牙齒處理方式是在嘴裡直、橫各鑽三孔,未去掉的部分恰好形成上、下尖齒對立的齜牙貌,雖然頗為形象,但仍讓人有投機之感,如果能將每顆尖牙妥善打磨,將嘴裡琢出舌頭,則此白玉髮簪之身價更上層樓。

 

西漢螭龍觿形珮 (5).JPG

前肢臂爪尚能依據肌理骨骼琢出骨肉感覺。龍、鳳的腳爪抓扣著雲氣、自身、邊框….等各種東西的手法,起於戰國早中期,流行於戰國後期、西漢,且一直到東漢、魏晉南北朝均有此手法出現在玉器上。

 

西漢螭龍觿形珮 (6).JPG

腹側的雲氣紋。

 

西漢螭龍觿形珮 (7).JPG

西漢螭龍觿形珮 (8).JPG

西漢螭龍觿形珮 (10).JPG

雖然張口露牙想要展現一下兇猛的樣貌,可看了它的牙齒,就有些硌癢不爽。

 

西漢螭龍觿形珮 (11).JPG

本件雖用熱水略為浸泡,去除了原本沾附的大部分硃砂,但彎折處仍黏附著不少的硃砂。而且,紋飾或彎折處可能黏附的硃砂較厚,似乎亦較會造成器表的白化現象。此件器表原本幾乎都是被硃砂掩蓋,但有的部分揭除硃砂後,完全沒有受到沁蝕,可少部分卻明顯受到硃砂沁蝕。在同一件玉器上,即可觀察到硃砂包覆下呈現不同的結果,究竟高古玉器是否會受沁?硃砂包覆的玉器表面是否一定會受沁?這答案應該都是「不一定」吧?

 

西漢螭龍觿形珮 (12).JPG

簪臂相當於龍背脊上琢出四組連續仙花,這是少見的手法。仙花是戰國楚國玉器的遺風,漢代承續戰國楚國國祚,一般在西漢玉器上是常見的紋飾,但往往僅只一朵而已。

 

西漢螭龍觿形珮 (13).JPG

西漢螭龍觿形珮 (14).JPG

西漢螭龍觿形珮 (15).JPG

西漢螭龍觿形珮.JPG

髮簪在古代是每個人都需使用到的固髮日常用品,材質多樣,但能用到金銀的髮簪已是富貴人家了,用到白玉的髮簪,還如此豪氣的恐怕只有帝王家了。本件髮簪應該可以製作得更精緻,但玉師傅卻省了工,殊為可惜。

長*寬*高:12.3*1.4*2.6CM

45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