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神獸辟邪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SC05376.JPG

漢代瑪瑙回首螭虎。瑪瑙質,微微帶著點淺紫色,間雜紅赭色。本件雕琢一似虎卻長著一對翅膀的神獸。棗形眼,粗眉後捲,雲頭鼻吻,張嘴咆嘯,露出獠牙,耳朵上翹。回首,節狀頸部下緣,肩部長出上三下二的長翅羽。後背部靠近尾部有兩道皺褶,四肢粗壯,同側的兩肢左後右前,圓粗、有節斑的尾巴,顯示虎的本質。本件做工精緻,可能是西漢王侯家的鎮宅神物。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05472.JPG

西漢青白玉褐沁天祿。青白色仔兒玉,身軀右側與左後足有黑褐色沁,尤其左足外側的沁擾已使得玉質質變,形成台階現象。本件天祿棗形眼,粗眉後捲,平吻,張嘴露出獠牙,後掠耳,絞繩紋單角,腮毛張起。胸前琢出四道皺褶,每道皺褶下緣均琢出一排短陰線,代表身上的短毛。雙肩各長出兩道長翅紋,上面均琢出滿滿的細陰線,代表翅膀上的長毛。背脊後段近尾巴處有三道V字型的皺褶,每道皺褶邊緣亦切琢細陰線。四足均粗壯有力,均琢出四指勾爪。尾巴分岔,左側小分岔仍用絞繩紋處理。本件為西漢中期的陳設器或是蓆鎮。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5553.JPG

西漢白玉人首鳥身。和闐白玉,略有風化現象。本件人首鳥身像在過去從未見到此形象玉器,應為孤品。雕琢一仰首、面貌堂堂、頭頂生一羽翎或是戴著一虛化的豎冠,棗型眼,鼻頭挺直,額頭、鼻樑至鼻頭都在同一層平面上為西漢常用手法。深切一橫為嘴,卷渦耳。攏袖拱手,鳥身,三層長羽翅膀,併足,棒型豎尾。全身無其他飾紋,也無繫孔,應是擺設玉器。但這怪異的造型總有個意義吧?況且他的神情、動作,應該有故事吧?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_0128.JPG

漢代黃玉天祿三件。和闐黃玉,玉質較為潤透,略有紅皮及雜質,三件玉質相同。三件大小不一,神態各異,但動感、雕工、紋飾、風格、玉質等非常相近,判斷可能為同一玉師傅的傑作。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南北朝子兒玉銅綠沁天祿.JPG

南北朝白玉銅綠沁天祿。和闐白玉,玉質潤透,器表原本滿布銅綠,略為清理成此怪樣。本天祿方頭,頭形略高,圓凸眼,粗眉,張口露齒,顎下留有長鬚,後掠耳,頭後長一短短的小角,有腮毛。前肢似已撲地,後肢卻似在行走。粗長的尾巴尖端卷曲。全身無紋飾。尾巴與後肢形成一繫孔,可穿繩配戴避邪。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漢白玉天祿小座 (1).JPG

漢代白玉天祿小腳座。和闐白玉質,表面略有灰皮風化現象。天祿棗形眼圓睜,粗眉後掠,鼻頭上翹,張嘴吐出長長的舌頭,略為上翹的筒形耳,頭後一角伸至背部。四肢立地,每隻腳掌個琢出三爪,大關節處刻卷窩紋,臀部上方留有一插梢,尾巴後盪尖端上捲。依本件臀上的插梢來判斷,本件原可能為几上屏風的腳座。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漢白玉褐沁天祿 (1).jpg

漢代白玉褐沁天祿。和闐白玉,玉質油潤,受褐色沁,前半部沁蝕較重,略有灰皮現象。本件天祿與其他神獸的形象不同,雖然頭上長有一支角,但身體卻像一隻過胖的雌山羌,但蹄部為爪掌,這神獸的型態沒見過,不知是否為現實世界的野獸?棗形眼,鼻端鑽有兩孔,張嘴咆嘯,後掠耳,頭上角延伸至背部。四肢粗壯,後緣琢細陰線細毛紋,四爪,短圓尾。角下琢有一小孔,可繫絲繩配戴,亦可作為擺設或鎮器。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漢青白玉天祿.jpg

西漢青玉天祿。和闐青玉,玉質潤澤,左側略帶糖色。本件天祿做工尚佳,呈低姿勢扭身前進狀,有西漢神獸靈動之韻味,惟其頭部之形狀有些怪異。棗形眼,翹鼻,張口露齒,似在邊行走邊咆嘯,嘴側有髭鬚,雲頭型耳。腦後生角,分叉延伸至背部,末端卷曲。足爪粗壯尖勾,腳掌琢有肉墊,四肢減地一層,路出脛骨。大關節處深琢較完整的卷渦紋,右前、左後肢上的身軀琢有細陰線的鮮花紋。分岔絞繩紋尾巴,繞行腹部,再從右後腿前捲至腹側。尾巴卷曲形成孔洞可繫繩配戴,亦可置於案上作為擺飾或坐鎮器。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漢白玉天祿一對 (1).jpg

東漢白玉天祿一對。和闐白玉質,有灰皮風化現象,且受鐵沁部分器表有褐色沁。本對天祿做工精緻,雖與前篇東漢青玉天祿一對約為同一時期作品,但雕工、紋飾設計、打磨均高過那對青玉天祿一個檔次。本對白玉天祿,紋飾基本相同,只差在昂起的頭一向左、一向右。天祿張口露齒、露舌呈咆嘯狀,棗形眼,粗眉後捲至耳前,腮下琢一雲紋,頭上角分岔呈絞繩紋後伸至背部。四肢伏地,大關節後琢深渦卷紋,背、腹側琢較淺的兩段羽翅紋,尾巴根部較低,琢向前的分叉尾巴,且尾巴琢絞繩紋但末端另撇出一撮毛紋。頸後的角與軀體形成一三角型孔洞,可繫繩隨身佩帶,亦可作案上擺設或鎮器。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_0060.JPG

東漢青玉天祿一對。和闐清玉質,有部分背部器表受白沁,且呈點狀,推測可能為硃砂灑在背部所致,釁裂紋處或尖角受鐵沁呈黃紅色。兩隻天綠姿勢基本上一樣,呈趴臥狀,張嘴咆嘯,露獠牙,棗形圓眼,濃眉後撇,略扁的桶形耳,角分岔向後卷曲至背部。凸胸,肩上腹側琢有翅紋,卷窩紋代表大關節,分岔尾向前卷曲與頭上的角連接。本對天祿仍保持西漢部分元素,但做工打磨已經粗放,亦無西漢神獸的兇猛氣勢。頸後與角之間琢有一繫孔,可穿繩配戴作為厭勝避邪支配飾,亦可作案上擺飾或鎮宅、鎮墓神獸。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漢紅毛辟邪.jpg

西漢褐毛辟邪。和闐白玉質,受鐵沁通體表面紅褐色牛毛沁,部分灰皮現象。本器雖非西漢常見之行動間的圓雕神獸,但比例勻稱,呈立姿,氣度輝宏,頗有帝王之威。棗形眼,眉毛後延上捲。比較特別的是鼻、吻部的造型,吻部削薄上翹,鼻孔則在吻部與眼睛之間。張口咆嘯,露出上下牙齒,但無西漢常用的獠牙,下頦留撮長鬚。筒形耳向後直豎,頭上無角。肩頭琢三層圓轉向後的羽翅紋取代了常用的捲渦紋,胸側雕琢三層向後末端上卷的長翅紋。後肢大關節也由向後圓轉的雲紋取代。尾巴用不同方向的三卷毛,代表其尾毛翻飛。四肢粗壯撐地,勾爪有力。本器有些重量,且雕琢精美,神獸立姿莊嚴、勇猛,可能是西漢王室的蓆鎮或擺設。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漢青白玉寬體天祿.JPG

漢代青白玉寬體天祿。和闐青白玉,通體灰皮。管鑽眼,粗眉,張口露齒,似咆嘯狀。耳朵較小,與腮毛連成一塊。頭上的角分岔向後,末端卷曲。背上中脊線兩側琢短陰線毛紋,兩側肩上有兩撇外卷毛紋,背側琢出三層翅紋。四肢成匍匐前進狀,腿爪有力,大關節以卷窩紋表示,四肢後端琢短陰線毛紋。絞繩紋尾,上端有向右撇兩道毛紋。尾部與左後腳圈成一繫孔,應可隨身佩帶,既可盤玩,又可避邪。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西漢青白仔兒玉天祿 (19).JPG

西漢青白仔兒玉天祿。和闐青白玉質,小部分器表紅沁。本件工藝精緻,作工頗細。天祿睜眼怒瞪,厚眉向後卷曲。齜牙張口,似在咆嘯。吻部略短,鼻頭圓凸。後掠耳。頭頂生有一角。琢有外張的腮毛,此為戰國龍、螭的玉雕手法遺存。兩肩部胸側,前面琢出三層向上卷的羽翅紋,後再琢出向後延伸的長羽翅紋。前低後高,四肢呈匍匐前進狀。尾琢絞繩紋向右卷曲,且根部琢有兩撇向左的毛紋。爪下用陰線琢出掌墊紋。本器應是西漢前、中期王室貴冑經常盤摩的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漢青玉卷眉天祿.JPG

南北朝青玉卷眉天祿。和田青玉,玉質溫潤,部分表面受沁擾質變白化,未受沁蝕的器表則光亮潤透。頭部雕琢精緻,圓翹的鼻頭,棗形眼圓凸,濃眉曲卷盤到頭側,頭上生一角,桶型耳,張口露齒,似作咆嘯狀,四肢粗短,身體接近地面,體側著有翅膀,以彰顯其神異,尾巴卷曲盪向左側,與身體後肢形成一孔洞,可繫繩配戴。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西漢白玉朱雀 (12).jpg

西漢白玉朱雀。睜眼圓凸,鼻樑挺直前伸接鼻頭,吻端平齊,張嘴露齒,嘴唇邊琢鬚紋,頭兩側向後延伸出上大下小回捲之岐角。至此,實不像描述「朱雀」之特徵,反倒像在說「龍」。頭頂生仙花形冠羽,細頸,圓胸,上捲胸羽,多層次翅羽,長尾翼。和闐白玉質,沉手,有釁裂紋,全器風化明顯,受鐵沁呈黃色。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漢白玉天祿一對 (1).JPG

西漢白玉天祿一對。和闐白玉質,沉手,器表部分質變白化。棗形眼圓凸,張嘴露出尖細獠牙,平吻,三角體鼻孔長在吻部上方,後掠耳,腮後長有一撮腮毛。頭後一長角後伸至背部,肩部長出長翅膀向上捲起,絞繩尾上有一撮逆毛,尖爪前伸,全身琢有「人字紋」及較大的「撮毛紋」,全器作工打磨精緻,在如此小型的玉器上能地子打磨均勻,紋飾細膩俐落,皺摺轉彎處無毛邊,還作出絞繩紋,殊屬不易。雖然絞繩尾和後伸的角均可繫繩配戴,但手握此對天祿略覺扎手,應非珮飾,可能是擺飾器。兩隻的紋飾體形完全一樣。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清青黃玉辟邪 (16).JPG

清青白仔兒玉辟邪。棗形眼,絞絲紋粗眉,鼻樑高凸,平吻,齜牙裂嘴,後掠耳,角後伸分岔為二。肩生羽翼,四肢粗壯,爪尖勾,分岔尾。全器多處琢短平行紋表示細毛紋。雕琢辟邪行進右望作勢之貌。看似無明確沁色,但若用15倍放大鏡觀察,可見全器表面佈滿透明的紅色牛毛紋,故部份較薄處或端末處透出淡淡的紅色,可見前主非常寶愛這件辟邪,必定時常盤摩之。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朝白玉神獸 (6).jpg

東漢白玉神獸。也有同好將雕工或玉質略遜的此類神獸斷為「六朝」。西漢後期,天下已亂,經濟實力已大不如前,但崇敬鬼神之風更炙,故對於護身、僻邪的各種形態玉器,仍然需求殷切。此獸棗型眼、平吻、頦下及兩鬢均有一撮鬍鬚、耳後張,頭上無角,肩後長飛翼,仍具神性。大關節處雖雕有卷渦紋,但已無戰國及西漢前、中期來的深刻。尾部分岔,雖有數道像絞繩紋般的長條凸崚弦紋,但未扭轉。工藝已不若西漢的精緻有力。玉質尚佳,但有多處白化失透,且伴隨紅褐色沁。因器型略小,有可能在尾部綁上絲帶作佩飾用,當然也可以作為擺勢。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黃瑪瑙辟邪.jpg

宋黃瑪瑙辟邪。棗形眼,皺鼻齜牙張口,頭後長二角後伸至背中部,翅膀延伸至下背部,足爪尖銳,身軀低伏似在備戰狀態,分岔尾,翅膀、四肢均琢有平行細紋表示細毛。全器漢代辟邪或神獸身上有的元素幾乎一樣不缺,瑪瑙硬度比和闐玉略高,雕工卻是絲毫不茍,可是眾格友是否覺得整體感覺怪異?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元青白玉騰雲龍 (1).jpg

宋元青白玉騰雲龍。螭龍盤踞彎轉有力,全身雕刻鱗片紋,張口長嘯,四足踏雲,如在天際雲端翻騰攪躍。本件玉器應為擺飾。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