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漢青玉龍首穀紋珩。和闐青玉,略有土咬,上緣受金屬離子沁入,顏色漸層由深褐色過渡到淺色,但表面仍有玻璃光。本件採戰國中後期流行的兩端雙龍首共體珩的型式,棗形眼,變形羽紋的鼻頭和龍角,斧型下巴,頸部用細陰線絞扭成一道腮毛紋隔開了頭部與身軀,身軀滿飾穀紋,身軀上下邊緣用斜廓紋。上緣未穿孔洞,若要配戴可能是用絲繩纏繞軀體,為戰國後期至西漢前中期的玉珩。
目前分類:珩 (9)
- Jun 04 Thu 2020 13:24
戰漢青玉龍首穀紋珩
- Apr 24 Fri 2020 20:00
戰國鏤雕雙龍珩
戰國鏤雕雙龍珩。和闐玉,推測原來可能是青玉,受金屬離子沁入,呈現褐色,一半的器表受沁較重,表皮呈灰皮現象。本件採用戰國中、後期對稱的型態,左右紋飾完全一致,上緣使用傳承自良渚文化的介字紋作上端的吊孔,且向兩旁、向整個下緣延伸出繁複的雲氣紋,使雲氣能整體貫通,包覆龍身。兩側龍頭上仰,鼻上捲,張開大嘴顯露上下獠牙,棗形眼,變形羽紋耳,腮毛間隔頭部與頸部,這是戰國中後期較精緻的螭龍螭虎必有的手法,龍身佈滿雲氣紋與穀紋結合的紋飾。因為本件設計、雕琢精美,可作為組珮最上方的珩,也可單獨配戴。
- Jun 20 Thu 2019 17:45
戰國青玉雙龍共身珩
戰國青玉雙龍共身珩。和闐青玉,部分表皮略有風化現象,一端上緣質變較重,小部分玉質已萎縮失透,且有台階現象。本件為一變形的珩,兩端均雕琢龍頭,但型態不同,一向外側,另一回首。戰國中期的珩大都是對稱、共身、雙龍首向外側的型態,看久了感覺呆板,本件已脫離戰國中期珩的固定型態。本件除了兩側不同型態的龍頭之外,身軀部分基本上分為五道縱向的紋飾,中間再飾以龍足與飛翼。可單獨用作珮飾,亦可作為組配上端的珩來牽頭。
- Mar 23 Sat 2019 10:55
戰國白玉龍鳳穀紋珩
戰國白玉龍鳳穀紋珩。和闐白玉,部分末端玉質略有白化質變,主體部位玉質較為潤透。本件珩兩端為龍頭,中段雕琢穀紋,上緣外廓為雲氣紋,中間鏤雕豎孔可穿絲繩配戴,下緣外擴鏤雕相對的簡化鳳紋以做裝飾,亦可穿絲繩向下連接其他玉珮成為組珮。兩面紋飾完全一樣。
- May 08 Mon 2017 17:38
戰國白玉雙頭龍虎紋珩
戰國白玉雙頭龍虎紋珩。和闐白玉質,玉質較通透。珩本體為雙頭龍,中間身軀琢虎斑紋。上緣琢一倒置之饕餮紋,若以饕餮紋為主,則原虎斑紋變成饕餮頭上左右外伸的角上的節紋。上緣外廓鏤雕二隻鳳鳥夾一圓環,可繫繩配戴。
- May 02 Tue 2017 11:37
戰國青玉鏤雕雙回首龍珩
戰國青玉鏤雕雙回首龍珩。本器為雙回首龍連結之玉珩,為佩掛飾品,一般珩為組珮最上方的一件玉珮。兩面紋飾相同,鏤空、對稱為戰國中後期貫用手法,雙龍尾部倒捲如簡化鳳頭,大部份器邊琢有邊廓陰線。青玉質,較特殊之處為此器兩端之龍體,分別呈現不同樣貌之沁色,一端為水銀沁,一端為石灰沁,大面積二種以上之沁色,大概會被認為是因二次以上入土所形成。
- Dec 01 Thu 2016 20:54
戰國中後期黃玉雙龍首穀紋珩一對
戰國中後期黃玉雙龍首穀紋珩一對,此對玉珩大小略有差異,龍首各部位、身驅穀紋均為標準工法,全器琢斜坡邊廓紋。二器均有金屬沁,沁蝕較重處已白化,但在與未受沁原玉質間有明顯的褐色過渡沁色,此為銅、鐵等金屬沁時有之特徵,也是偽仿不來的。二器正中央上緣,均鑽有小洞,穿上絲線即可佩帶。
- Dec 01 Thu 2016 20:42
戰國青黃玉雙龍首勾連紋珩
戰國後期青黃玉雙龍首勾連紋珩,龍首各器官雕琢精準;全器琢斜坡邊廓紋;卷鼻頭、角、頦下鬚、胸鬚均出廓,增加施作難度;勾連紋之穀紋圓凸,地子打磨平整。整體雕琢用心,戰國類似玉器時有所見。有經驗的格友一定知道,po此器是要讓大家瞧瞧經過修補之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