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白玉天祿一對 (1).JPG

西漢白玉天祿一對。和闐白玉質,沉手,器表部分質變白化。棗形眼圓凸,張嘴露出尖細獠牙,平吻,三角體鼻孔長在吻部上方,後掠耳,腮後長有一撮腮毛。頭後一長角後伸至背部,肩部長出長翅膀向上捲起,絞繩尾上有一撮逆毛,尖爪前伸,全身琢有「人字紋」及較大的「撮毛紋」,全器作工打磨精緻,在如此小型的玉器上能地子打磨均勻,紋飾細膩俐落,皺摺轉彎處無毛邊,還作出絞繩紋,殊屬不易。雖然絞繩尾和後伸的角均可繫繩配戴,但手握此對天祿略覺扎手,應非珮飾,可能是擺飾器。兩隻的紋飾體形完全一樣。

 

漢白玉天祿一對 (2).JPG

絞繩紋尾上的溝槽寬度僅0.1cm,真不知道玉師傅是耗費多大的精力作出來的。

 

漢白玉天祿一對 (3).JPG

漢白玉天祿一對 (4).JPG

剛收藏漢代玉器時,時有見到動物身上有「人字紋」,那時知道其代表毛紋,但還不能深刻體會何以如此。直到收到此對天錄,看到「人字紋」和「撮毛紋」同時存在在獸體上,才了解「人字紋」是表現小撮糾黏在一起的毛尖,大撮的毛就像本器的「撮毛紋」了。還不知道wake在說啥?那請上街瞧瞧流浪狗身上毛,大概就能意會了。

 

漢白玉天祿一對 (5).JPG

漢白玉天祿一對.JPG

此對天祿作工極細,實在不像是葬器,或許是貴族外出時攜帶保平安、避不祥的擺飾。

辟邪、天祿的出現在春秋,逐漸興起於戰國,在國家社會中佔有神聖地位的是在漢代。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即命蕭何設立了「天祿麒麟閣」作為宮庭、朝廷檔案的收藏處所。如果天祿不是已經如麒麟般的位列神獸,不致如此。

辟邪、天祿、符拔均是漢代流行的神獸,主要是漢朝延續了戰國楚國的國風,重巫風,懼鬼神,自然需要各種神異來保護人們。一般認知頭上雙角的是辟邪,單角的是天祿,無角的是符拔,但也有說無角的是辟邪,雙角的是符拔的。

不管哪種說法對,一般人們都統稱這些神獸叫辟邪(南方人稱為貔貅),因為古代先民認為這些神獸專門制壓猛獸,吞噬邪靈,驅除不祥。且另有神話傳說,辟邪是龍王的第九子,在天上喜食寶石、金銀等貴重礦物,可吃多又不節制排泄,弄得天廷處處辟邪的排遺,玉皇大帝看了暈,一氣之下封了辟邪的肛門,貶下人間贖罪。人們獲知辟邪的可憐身世,也了解辟邪專吃進財寶卻沒法排出,自然搶著收留辟邪,希望辟邪能為主人帶來亨通財運,當下為辟邪加值了身價。這避除邪靈、鎮壓不祥,以及能為主人咬金啖銀而不出的特異功能,為辟邪爭取到「護身守家衛國第一神獸」的名頭而數千年不墜。

至於「天祿」的名稱由來,傳說是神獸幫助炎黃二帝克除陰邪、鬼魅、不祥,而使戰爭順利,戰無不克,進而天下太平,風調雨順,人民生活安定,有如天賜福祿,故以名之。

兩只相差極微小,長*寬*高:5.4*1.5*2.7cm

23+25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