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黃玉燕珮 (1).JPG

西周青黃玉燕珮。青黃玉質,為西周至春秋的常用玉質。器表略有質變白化,有些地方有台階現象。全器主要紋飾的周邊或單側均琢有大斜坡,以增加光線反射與光影流動的效果,另以小斜刀作較短的紋飾。燕珮為西周常見的珮飾,也不知為何故,其他朝代似乎都無用燕子作珮的例子,故燕珮可說是西周珮飾的代表之一。本件玉珮主要琢出兩種紋飾,均為羽紋,一為翅膀上像長長逗點的長羽紋,一為其背部正中央的為短羽紋,兩面紋飾相同。嘴喙後鑽有一繫洞,為繫繩佩掛之用。

 

西周青黃玉燕珮 (3).JPG

西周中、後期已擺脫商代至西周中期慣用的羽紋形式,發展出像長著長長尾巴的逗號這樣的「長羽紋」,這種逗號一直延續到春秋後期,時有出現在玉器上。此時「長羽紋」的內凹處以減地手法凸出長羽紋為陽紋,外凸處以大斜刀深切,除了凸顯主紋飾之外,另可增加光影流動的效果。

而燕背中央的「短羽紋」曾被叫為「雷紋」,亦有叫作「盾紋」的,可能都是因為研究者未能搞清楚其來源才誤判,然後又自創一名,以訛傳訛。這短羽紋wake認為極其重要,它在商代就已出現,有時也被用作為「鱗紋」,因為商代、西周的玉器絕大部分為小型的玉珮飾,工具相對落後,青銅此種材料在當時還相當寶貴,僅能作為武器或祭祀、紀念用器,不能作為工具,故不能在小件的玉器上用砣具精準地切琢出合比例、細小的短羽紋或鱗紋,只能以此單一紋飾來代表這玉器此部位都是這「短羽紋」。此紋飾至東周即越來越少見,漢代偶有見之,此時的玉雕已可用極薄、極小的金屬砣具來切琢出完整的「鱗紋」或「短羽紋」了,故這種單一的「短羽紋」或「鱗紋」自然比不過大片的短羽紋或鱗紋,因而慢慢退出玉器的江湖。

但wake覺得它並未真正的甘心就此退隱,戰國和漢代特有的「雞心珮」或稱「韘型珮」,其型式來源或許與此「短羽紋」有關。雖然有專家學者對於「韘」或「韘型珮」研究有成,但在戰國與漢代,同時存在著這兩個物件,就已透露出兩者的承續關係不無疑問,且「韘」的型態並非全然如此「短羽紋」。自商代至春秋時代,「韘」有筒狀外側切溝的,有筒狀外歧出一支或一片弦勾的,有獸骨、金、玉、銅各種材料的。可「韘型珮」的主要載體卻全都長得跟「短羽紋」一致,且清一色均為玉器,若要把兩者認為是有絕對的承續關係仍然有那麼點牽強。

「韘」之與「韘型珮」產生這麼多疑問與聯想,可能是因為自西周中期起,部分地方的「韘」在筒狀體較陡邊的外側下緣,修出了鷹嘴造型,但在同一邊外側的上緣,也修出了鷹眼(格友可參考陝西韓城春秋芮國墓葬出土的金玉文物),從上端俯視這批「韘」,其形狀確實與「韘型珮」的「短羽紋」相似。但wake推測,春秋的「韘」加上鷹嘴喙等元素,正說明了當時武者鍊箭的對象是天上的飛鳥、雁鷗,射箭者希望自己如同鷹隼般的犀利,擊殺鳥雁於青天之上,所以賦予「韘」這鷹嘴喙的造形。

而戰國時代受到各種玄術學說的影響,文人選擇自商代傳續下來具有天上的鳥和龍所擁有神異性的「短羽紋」為型,設計出「雞心珮」或「韘型珮」的玉珮作為載體,又在玉珮上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神異動物,在此紋飾上加上了龍、虎、鳳、四神獸、饕餮…等神獸,更增其神性。

以上或許就是「韘」與「韘型珮」令後代人混淆不止的緣由,此立論似乎未見他人提過,故wake特別畫出下圖,中間紅色的那一枚短羽或鱗片,就是代表了一大片的「短羽紋」和「鱗紋」,此說法眾格友同意否?

 

短羽紋鱗紋.jpg

2017-02-28_180355.jpg

西周的大斜刀工藝,非常迷人,wake覺得它的成就超過東漢的「漢八刀」工藝,主要是因為西周大斜刀可因為需要而無限延長,甚至於有彎度。而這大斜刀看似用刀剮出來的,但放大細看,仍然可以看到是由砣具多次精準地切琢出斜坡,再細細打磨拋光而成。

 

西周青黃玉燕珮 (4).JPG

西周青黃玉燕珮 (6).JPG

放在LED光板上,可見其青黃玉質及質變處較不透光。

 

西周青黃玉燕珮 (8).JPG

西周的燕珮看似簡潔有力,但中間隱藏了高超的工藝與複雜的工序,製做非常的耗工費時。再加上西周初期立國的簡樸精神影響了西周一朝的審美觀,後代的玉工已無這麼多的資源與毅力來延續此風格。另外,因為玉器漸漸由片狀器走向立體雕刻,原本在片狀器上可以強化光影效果的斜刀手法,也就在圓雕、立雕玉器上吃不開了,自然就退出了玉器江湖。所以,我們現在反而能在這麼多的玉器中,一眼就能由極簡、光影動人的大斜刀風格判斷出它是西周的玉珮。

長*寬*厚:5.0*5.6*0.4CM

21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