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白玉跪人珮.JPG

漢代白玉跽坐玉人。戴小帽,棗形眼,雲紋耳, 似著短襖,雙手環抱腹前、攏於袖內,跪坐足跟,貌似恭敬,小帽兩側有對穿孔,可穿繩繫帶,器表受褐色沁,但仍光亮耀眼。

 

西漢白玉跪人珮 (1).JPG

西漢白玉跪人珮 (2).JPG

唐以前無像椅子般的高座具,一般在室內均採盤坐、跪坐等姿態。從後往前觀之,其臀部是坐在腳跟上,漢代以前在正式場合的坐姿及此樣貌,臀部是坐在腳跟上的,稱為跽坐。整體看起來,好像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食客或管家,正在聆聽上位者的吩咐。但如果身分地位不高的人需要做成玉人?還被貴族隨身佩帶?這是很大的疑問。

 

西漢白玉跪人珮 (4).JPG

漢代人物的鼻子,似乎常用額頭的平面一直向下延伸至鼻樑、鼻頭的手法。此種雕刻手法讓我想起同期間存在中亞的「健陀羅」佛像,受希臘、羅馬造像的影響,似乎也是採取類似的手法,只是將鼻粱至鼻頭旁的臉頰去地更深,而讓鼻子整體看來更挺、眼睛深邃。二者間是否存在著關連性?似乎可當個研究的題目。

 

西漢白玉跪人珮 (3).JPG

耳朵用的是東周以來慣用的雲紋,此紋飾至西漢都常用以表示耳朵。

小帽側邊得穿繫孔說明了此器為佩帶的隨身玉器,這又是個讓WAKE一直悟不透的現象。當今我們一般隨身的是神佛、吉祥寓意的人像為主,目的是希望神明隨身庇佑,或能招來吉利。而隨身佩帶的「跪人」,實在不像擁有能庇護其主人的能耐。有同好認為,「玉跪人」就是「遇貴人」的諧音,也就是希望能常遇到可以拉自己一把的「貴人」。以現今「法治」社會,訊息如此公開,還不斷地發生高位者為謀私利,無所不用其極地攀龍附鳳。而二千年前「人治」的社會,這種企求可說是人之常情了。但是,此種因「諧音」而普獲認同的風俗,必須有「語同音」的基礎,才能得以普及,而大陸漢朝的疆域不小於現今中國,其各地使用的語音真可像現在的「普通話」這麼普及嗎?發音也像現今的同音嗎?如果不是,那這種假「諧音」相同的風俗認知,如何形成?這似乎也是個可以研究的問題。如果不是「遇貴人」,那這貴族花了大錢,用上好的仔兒玉雕琢了一個「跪人」,沒事帶著它又不能使喚,那是何作用呢?

 

西漢白玉跪人珮 (5).JPG

本器紋路深刻,甚至於有些部位(如衣袖的上半部)有漢八刀的風格,但較隨意,並未精雕細琢。

 

西漢白玉跪人珮 (8).JPG

西漢白玉跪人珮 (6).JPG

玉質潤透,上手頗沉,可能為和闐仔兒玉。

高*寬*厚:5.7*2.9*2.5CM

73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