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青玉舞人 (10).JPG

西漢青黃玉舞人珮,青黃玉質,棗形眼,深衣長袖,右手插腰大袖下垂後擺回卷,左手向右拋袖過頭至腳側,頭上有一穿供配繫。以陰線加強其衣服紋飾,全器數處白化較重,但光澤仍強。

 

戰國青玉舞人 (12).JPG

表面白化較重,僅長裙腿部此處能窺見其原玉色。左袖白化處也有台階現象。

 

戰國青玉舞人 (13).JPG

常見舞人留有一頭長髮,本器為短髮,仍頗可愛。右袖上、下方向相異之捲曲,即漢代視覺張力手法之展現,讓全器活了起來。而且,不知是否為格主錯覺,總覺得自背後看似乎比自正面看來得較有動感。靈動的表現是西漢初至前期較為獨特的時代風格,雖然用玉為戰國主流的青玉,wake仍以為斷代的選擇次序仍以時代風格為優先,故斷為西漢器。

 

戰國青玉舞人 (14).JPG

戰國青玉舞人 (15).JPG

戰國青玉舞人 (16).JPG

由這張照片可以看到,此處的陰線處理有三種手法,仕女右袖末端逆時針旋轉的陰線,是接近「游絲描」的極細陰線,可增加條紋的複雜度與平衡袖子最末端反時針走向的視覺張力。長裙膝後的陰線則在陰線的下側略為琢出小斜坡,使光影作用下讓條紋形象清晰。裙下擺則在陰線的一側琢出大斜坡,讓觀者雖然最容易看到此條紋,卻在視覺上反而模糊化,使觀者的注意力仍集中在玉器中央部分,這樣的設計與手法難道不高超?

 

戰國青玉舞人 (4).JPG

戰國青玉舞人 (5).JPG

戰國青玉舞人 (6).JPG

漢代的「游絲描」細線,均是以極小、極薄的砣具,一小段、一小段切輾連接起來的。後代的一些仿品,卻能夠用高硬度雕刻刀把線條一口氣切出來,但馬腳也露出來了。

 

戰國青玉舞人.JPG

戰國至漢舞人甚多,樣式大同小異,但本器除了靈動以外,卻讓人另有肅穆之感。

有種說法是舞人甩袖過頭後垂至腿側屬「戰國」器,過頭袖若僅至頭側,則為漢代之玉器。事實上,戰國器有至頭側的。漢代出土器也有如本器甩袖過頭過腰的。故過不過頭實非斷代之依據。

高*寬*厚:6.8*3.0*1.0cm

17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