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11).JPG

西漢白玉螭龍紋瑗,一面琢高浮雕三隻螭龍,另一面琢穀紋。二隻螭龍穿雲、盤曲爬行,另一螭龍側著撐起上半身,仍維持西漢動物「靈動、力道、多視角」等手法。全器略顯粗獷,但就是透出漢代氣息。器表多處白化,且覆蓋一層褐色物質。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4).JPG

西漢中期起常見「穿雲」之手法,且雲頭如浪濤般。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6).JPG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2).JPG

大關節處使用卷渦紋,且本器較為深刻。螭眼圓凸,吻部上翹,略可感覺其眼是自其鼻端兩側順著鼻樑向下以30度角之管鑽琢成,此為西漢玉工讓螭龍眼圓凸、有神的手法。筒形耳,無角,以一深陷肌肉之粗陰線表示背脊,同時讓觀者相對產生其肌肉飽滿、有力的感覺,此為西漢玉工善長的用隱諱不明的線索,強化視覺張力的手法。以上二種手法在其他朝代玉器中少見。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5).JPG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1).JPG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3).JPG

此螭之頭形似虎,在片狀器上常見之斧形下巴、棗形眼,在此亦出現。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7).JPG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10).JPG

內、外緣均有斜坡廓紋。穀紋飽滿自然,旋轉有力。說也奇怪,其他朝代的玉工,就是難以仿造出這種風格、味道,WAKE以為,工具、技術理論上應後代比前朝進步,但文化素養、審美觀可不是循此原則發展的。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8).JPG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9).JPG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 (12).JPG

雖受褐沁,但仍可見原玉質潔白,甚是通透。

 

西漢白玉螭龍鳳瑗.JPG

西漢中期之國力已不若前期,貴族對玉器之要求與品味亦為降低,但其整體靈動與力道,仍然依舊。

外徑*內徑*厚:9.9*6.8*1.3cm

93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