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玉薄意高節珮.JPG

清代白仔兒玉薄意巧雕高節珮,正面琢略向右傾之風竹,並琢「高節」二字。背面運用原有雜質,琢出國畫中之苔點山石。器頂留皮雕一臥獸,作為繫紐。本器玉質溫潤勻散,似更能表現畫境中之嵐霧蒼茫。本器雖小,但展現玉器留皮巧雕、化朽為奇、精琢細磨等用心,為難得之精品。

 

清白玉薄意高節珮 (2).JPG

清白玉薄意高節珮 (4).JPG

「高節」二字以古篆體琢出,讓風竹之寓意頓生古韻。

 

清白玉薄意高節珮 (9).JPG

器頂臥獸留皮巧雕,實亦希遮掩玉紋,其溫順可愛的樣子,確可吸引目光。

 

清白玉薄意高節珮 (11).JPG

獸體側還琢出肋紋,細節不馬虎。

 

清白玉薄意高節珮 (8).JPG

沁色循玉紋滲入且向旁邊玉質漫延,與皮色相同,可見其在玉河中經過千萬年的歲月。

 

清白玉薄意高節珮 (6).JPG

以數道陰線琢出較遠處之山石蘭草,以下端之深褐色雜質琢出近處之靈芝與稍遠處的芒草、苔點。原本破壞整體價值的雜質,被高明的師傅略施手段,反成就了中國水墨竹石小品的意境,奇巧上身。

 

清白玉薄意高節珮 (7).JPG

您不覺得這是一幅立體的芝蘭山石、嵐霧飄渺的國畫嗎?要畫出這樣的意境已不容易,此器還要順應玉質而變動施工,可見此器玉工之國畫造詣絕非泛泛。

 

清白玉薄意高節珮 (13).JPG

清白玉薄意高節珮 (5).JPG

「薄意」是以小塊仔兒玉磨去皮色,再以古早玉工流傳下來的減地技法,琢出淡淡的陽紋,為明清至作玉石印紐之手法,此法亦稱「薄意」。但更精準的認知,「薄意」應以極精巧的琢磨工,將具意境的畫意、立體層次展現出來。所以,稱得上「薄意」的,一般有表達詩意畫境、立體層次、琢磨工極細緻,以及玉、石質潤透,又帶些許釁紋、雜質、皮色,讓設計師與玉工能充份運用巧思,淋漓盡致將藝術工技整合表達出來等特性。wake對於高古器的設計、雕琢的細膩,是以崇敬的心對待,但到底已距我們千年以上。明清發展出來的「薄意」,尤其是玉器,與我們的時空相近,又集各項工藝之極緻,個人認為,其藝術價值可以用最高規格來看待。

長*寬*厚:6.7*3.6*2.1cm

47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