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漢白玉轉框螭龍紋對珮,兩件雕工紋飾完全一致。雙方框上琢略帶弧形的「二」字紋,外框上琢一繫眼,內框中鏤雕一螭龍〈亦有稱此種側身螭形為螭虎〉。自左右側中段圓盤處,自外向內以管鑽鑽出軸心,故內框與外框間可作360度的轉動。應為組玉珮中最下端之兩塊,行動時除可轉動亦可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兩器風化情形明顯,其一又受鐵沁呈紅褐色。

螭棗形眼,張口齜牙,唇沿琢有鬚紋。耳角化一向後上捲。前肢高舉勾爪,似耀武揚威,後肢分前後站立。絞繩紋尾向上勾捲。

請各位格友注意其轉軸,在外框中的軸心較細,接近內方框處有一漸向內框擴大之台座,左右一樣。有經驗的格友大概已經猜出,那台座主要的功能是約制內框轉動時,不至於太偏左或右,不會讓內外方框互相磨擦,而能讓內框既轉動無礙,又維持正中。說出來就不稀奇了,可是這樣的設計,應該不是第一次製作就可顧慮到的,應該是已作過多件,發現問題後才作的改善設計。此故,本對珮應非孤品,起碼有類似轉軸的玉器仍存在。

轉個面。

大關節處的渦紋勾轉深刻有力,壓地隱起的手法純熟,在2.5公分見方不到的面積上能完美的鏤雕、打磨平整,還要運用各種技法精雕細琢,才能造就此靈動有力的轉框對珮。到現在,各位格友應該可以同意此器絕對是高超的設計師及玉匠製作的。






上面五張照片都是在表現其內外框轉動的變化,此對珮應可列為西漢製玉工藝高超的代表之一。
長*寬*厚:4.0*3.5*1.1cm*2
9g*2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