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 (15).JPG

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和田黃玉質,玉質堅硬潤透,沉手,應是和田玉種中最為堅硬的一種玉質,輕敲會產生「叮叮」的金屬聲。下方有一沁蝕較重部份,周邊未白化處有漸淡的褐色金屬離子沁入。本件雙面透雕三龍頭紋,二龍頭方向一致與上方龍頭相對,右側中間之龍頭僅雕琢出龍眼,上下二龍頭翹鼻、棗形眼、張口露出上下獠牙,形象威猛。令琢出兩種雲氣紋貫穿全器,一種為絞繩紋型態,如同一股浩然大氣循環於天地之間,生生不息,卓然不斷。另一種為圍繞在絞繩紋雲氣周邊的雲氣,繚繞恣意,向外發散,澤被四方,有時形成如意雲頭,盡顯祥瑞,有時又化身鳳鳥(七點鐘方位),隱隱與龍相隨。本件玉瑗造型與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龍紋環」極為相似,但細觀龍頭卻有頗大差異。

 

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 (2).JPG

戰國後期、西漢初期的龍、螭很多都張嘴露出獠牙的形象,而且伴隨著「斧形下巴」,這些玉器頗多是出土在廣州南越王墓。以下四張均是南越王墓出土玉器照片,請觀察吻部、下巴。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1.jpg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2.jpg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3.jpg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4.jpg

當wake觀察南越王墓出土玉器時,總覺得絕大部分玉器精美程度遠超過漢代建國初期其他地區出土的漢代玉器,頗像戰國後期楚國最精美、最高等級的玉器。而西漢初期政權並不穩固,起碼嶺南即蟄伏著這位秦朝派來征服南越的大將趙佗,他還時不時的想稱王。而漢代初期皇帝處心積慮想消滅分封各地的功臣,以維其劉姓的江山萬年。而劉姓籓王也不安分,總想爭奪大位。所以此時漢代最高層的貴族心態是不穩定的,屬於享樂顯擺層次的玉器,自然不會被過度重視,也不會有高度的發展。那地處嶺南的南越王趙佗,又是從何處得來這些質佳、精美無比的玉器?

秦始皇末年的秦國正規軍八十萬,三十萬列於北疆防止匈奴南侵,撥了剩下來的五十萬大軍,第二次征伐嶺南,派了任嚣為主將,趙佗為副將去嶺南征服南越諸部族。任嚣運用了戰國舊楚國與嶺南各部一向交好的關係,吸收楚將功打嶺南,其也確實達成了任務,征服了當時位處廣東、廣西、雲貴、越南廣大地方的當地部族、方國。不久秦始皇死了,第二年秦帝國就亂了,秦二世當然下令任嚣和趙佗率五十萬正規軍北返救駕。據司馬遷「史記」記載,任嚣派人瞭解了胡亥與趙高的荒淫無道,所以和趙佗研究,藉故嶺南不穩,拖延北返,最終秦國被滅,任嚣也死在嶺南,趙佗於是擁兵自重,成立了南越國。

這邊有個問題,趙佗是甚麼時候擁有了這批精美玉器?

秦始皇會在派軍之初就賞賜趙佗這麼多的玉器嗎?按照秦始皇多疑的性格,當然是等任嚣、趙佗完成任務,且把五十萬大軍交還朝廷之時,才會大大封賞的,可趙佗完成任務還未返回朝廷秦始皇就駕崩了,根本沒有北返秦朝,所以不可能獲得這些封賞。

接著胡亥荒莽無度,朝政被趙高把持,給了反動勢力作亂的理由,此時以原來楚國為主的反抗軍成立了「張楚國」,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派出數路大軍在全中國境內與秦朝地方軍隊作戰,也恢復了秦朝統一中國之前的關東六國,又恢復了中國的第二次戰國時代。一直到劉邦打進關中咸陽城秦國滅亡為止,三年間大小戰役一百餘場,接著又是楚漢相爭,從西邊又打到東邊,各地烽火。

又回到那問題,趙佗在如此戰亂時候有機會從西域取得質比帝王的和闐玉嗎?趙佗也適時養了一批技藝超絕的玉師傅?能雕琢出這批精美無比的玉器嗎?這些當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這裡也隱藏了一個極大的問題,秦朝大亂以致滅亡歷經三年,為何調不動在南越的五十萬秦朝能征善戰的正規大軍回救關中?嶺南一跨過五嶺就是楚國的核心地帶了,如果趙佗當時聽令回救秦朝廷,第一個就會滅了當時派兵在中國各地戰鬥的楚國,那麼哪來的劉邦打進咸陽城?哪來的「亡秦必楚」啊?

當wake繼續觀察這「斧形下巴」、「張口露牙」的玉器特徵時,發現全中國戰國中、後期玉器,幾乎都沒有此種手法,唯有安徽省長豐縣出土的戰國晚期楊公2號墓精美玉器才有此些特徵,那些龍頭的獠牙可雕琢得尖圓有力,森森嚇人。

再打開google地圖一看,安徽長豐縣與壽縣僅隔著二十餘公里,中間還有一個鄉叫「楊公鄉」,安徽壽縣就是戰國楚國最後的郢城(國都),這楊公墓真的是「楊公」的墓嗎?又深入了解了長豐縣的地望,發現現在長豐縣的方言長久以來,與壽縣人說的是一樣的,過了長豐縣的東、北區域說的就是江淮的腔調了,也就是說歷史上的戰國楚國最後的國都壽春,其範圍可能是跨到長豐縣的。

這讓我不得不猜想,戰國晚期的「楊公墓」根本是楚王的墓,按照出土的玉器精美程度來看,應該是楚國國力還強盛的楚王才可能享有的。而楚國遷都至壽春,是在關東五國最後一次「合縱」聯兵出擊西面的強秦失敗,楚國考烈王熊完審度情勢,發現秦國東出函谷關統一中國已是不可擋之事,遂聽從春申君黃歇的建議而東遷郢都,楚國考烈王熊完後來也死在壽春。考烈王亡歿後楚國就被秦國步步進逼,十餘年後被秦國滅了,考烈王之後的楚國最後幾任楚王都在位不超過兩三年,一任不如一任,所以,該楊公墓非常有可能是楚國考烈王的。

這些與南越王趙佗有啥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最重要、最值錢的寶物就是玉器,尤其那些雕琢精美、能隨身攜帶的玉器,一兩件就能做為國家與國家間誓盟、交好,甚至於買命的標的。如果考烈王在生前就已經預見強秦東出,楚國必有滅國的一難。基於當時各國均有傳說「滅楚必秦,亡秦必楚」,也就是戰國最後的結局是實力最強的秦、楚兩國相爭,於是考烈王把國都郢城遷到了壽春,很可能他也準備一套因應的萬全之策,復國之策。考烈王或許準備了一批寶貝資財,交由信得過的人在時機來臨的時候,用這些寶貝、資財,以空間來換取時機,以求復興楚國,打敗秦國。而這些被託付的人在秦始皇死後,第二次戰國時代初起之時,攜帶了楚國考烈王生前準備的復國寶貝之一部分,越過了五嶺,買通了位處南越的大將軍趙佗,要其按兵不動,也才造就了楚國群雄並起,推翻暴秦,建立了賡續楚風的漢朝。

如果真是這樣,南越王趙佗擁有楚國考烈王時期最高等級的玉器,就說得過去了。而且,你真相信司馬遷「史記」的記載嗎?買通敵人大將的事能上正史嗎?

哈!哈!這像不像說故事?

 

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 (3).JPG

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 (5).JPG

本件多處表面均有輕微的褐紅色鐵沁。

 

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 (6).JPG

本件最為可惜的是下緣有這處沁蝕嚴重的白化質變,可能為鐵器與其他酸性物質氧化時形成。但沁蝕僅止於表面,未再深入玉理。相信有不少格友會說「這是近代偽古用酸液造成的」,這說法wake也接受,因為除了白化處旁邊漸層的鐵籬子沁染之外,偽古沁蝕之說我也無法提出此現象的合理解釋。

 

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 (8).JPG

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 (9).JPG

一般和闐玉是不講究玉質「透」的,只有緬甸玉才有此評價。但此件玉質是wake賞玉多年的經驗中,一種最堅硬、堅韌的一種玉質,整件不見有石英、玉理,也不見水波紋、釁裂紋,自然就清透了。而且這些玉均是黃玉,淡淡的黃,可能是鐵離子在玉質形成時熔入,才形成如此的玉質岩像。

 

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 (11).JPG

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 (1).JPG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5.jpg

1983年鼎鼎有名的廣州市象崗南越王趙眛墓出土的「玉龍紋環」(上圖),與本件玉瑗的紋飾幾乎一致,惟wake覺得本件玉瑗工藝卻比南越王收藏的那件高明一些,格友如果手上有更清楚的圖錄可比對的話,注意兩個龍頭、牙齒(趙佗的龍牙像大板牙)與本件玉瑗的差異,而且本件玉瑗的雲氣紋也比南越王的那件立體、凹凸轉折有致,再加上玉質…….。

所以,此件雖有偽古疑問,但做工精美,尤其絞繩紋是非常高難度的紋飾,再加上玉質甚佳,硬、韌度均高的情況下,更難施做高難度工藝,為何偽作者要耗如此高的成本來做此玉瑗?

外徑9.1CM

內徑4.5CM

厚0.5CM

81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