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1).JPG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意珮。和闐仔兒玉,間有雜質,略留皮色,珮體呈不規則長方體。本件採「薄意」工法,運用玉理間的雜質和留下來的皮色,巧雕為雲霧、山巒、樹影、苔點,平添了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本珮約略可分為四面,除了四面均有遠山近石環繞之外,分別有松、老人、童子等詩內提到的主題紋飾。紋飾加上巧雕的色點陪襯,展現了唐代詩人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意境。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祗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此詩,把尋訪不遇的無奈、焦急地心情,用數言簡筆即傳神地描摹出來。文意雖未言明,但我們卻可以認知到老者拜訪的是倘佯在高山深水間、白雲濃霧中的隱士,遠離紅塵世俗隱射了隱士高潔,老者能行至鬱鬱松林,亦可知拜訪的殷殷之意。而尋訪不遇,雖然遺憾,卻又襯出欽慕高仰,情深意切。如此詩詞之美,只有具備人生閱歷的讀者才能感受到。可如果我們只學習了大白話,還能傳承這優美的中華文化嗎?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8).JPG

鬱鬱松林。玉理間的雜質與結晶像是深山中的雲霧。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3).JPG

拜訪的老者。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4).JPG

指著師父所在深山的童子。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6).JPG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7).JPG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9).JPG

拄著高頭拐杖問事的老者,從平地走到高冷的松林,可知其拜訪之殷切。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10).JPG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15).JPG

頭上繫著沖天炮髮髻,坐在大石上,指著師父去向的童子。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14).JPG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16).JPG

山岩苔點、嵐靄嶒嶂,原本的皮色和玉理中的雜質,被高超的玉師傅處理後,反增加了深邃的意境。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18).JPG

明清時期流行的玉牌,一面有詩,另一面依據詩意雕琢出圖畫,是很好的一種文人清翫,尤其能找到高超的玉師傅來雕琢玉牌,還可收詩、書、畫、玉四種美集於一玉牌。而此種隨形玉珮,用薄意工法、妙思巧雕出詩文意境,更是一絕。本件為此詩意玉珮的代表之一。

**厚 :5.6*2.0*1.8

35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