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 (9).JPG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和闐白仔兒玉質,沉手,受鐵沁,表面布滿氧化鐵結晶,部分受沁較重處有白化現象。蛙體渾圓,成匍匐狀。圓眼浮凸,以陰線深刻琢出鼻孔和嘴唇,背上縱向凸起三脊稜,四肢側邊呈銳利邊角,胸前琢有繫孔,為珮飾。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 (1).JPG

琢磨功夫犀利,有點八刀的味道。全身無紋飾,這在漢代倒很少見,可能是青蛙實在成不了神格,也就不用費心耗力地神話牠了。但整體仍讓人有漢代神異沉穆的感覺。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 (2).JPG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 (3).JPG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 (4).JPG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 (6).JPG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 (7).JPG

沁蝕較重處已白灰化,即便是仔兒玉,也受不住金屬長久的沁擾。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 (8).JPG

前側繫孔平直,為管鑽。後側繫孔呈內小外大的喇叭狀,且孔璧有細細的弦紋,不大像桯具打孔手法,可能當時已有三角錐體金屬質地的砣具。腳蹼的凹陷讓腳骨凸起,手法與背上的縱向三脊稜相似,算是此對蛙珮的主要紋飾手法。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JPG

蛙形玉珮自良渚文化時期即有琢製,商周亦有小型珮飾出現,可說是玉器器型流傳較久遠的主題之一。但遠古時代雕琢玉蛙是何意?不敢妄下斷言。現代雕琢蛙形玉珮隨身佩戴,求的是與「蛙」字發聲類似的「發」,即求取「發達」之意。本對蛙珮,刀工簡練,玉質上佳,且有點呆萌的可愛,應是漢代貴族隨身把玩之玉珮。

大:長**高: 5.2*2.6*1.9cm

               52g

小:長**高: 5.0*2.2*1.7cm

               39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