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青白玉雲紋璧.JPG

戰國中後期青白玉雲紋璧。璧前後面滿琢雲紋,雲紋略呈龍紋排列,內外圈邊緣均琢斜廓弦紋,表面略有風化。為戰漢時期貴族出門隨身的珮飾。

 

漢青白玉雲紋璧 (1).JPG

雲紋有的呈三角形,有的較平緩。雲紋與穀紋均來自春秋浮凸龍紋的各個身體部位的變形,例如河南省固始縣侯古堆春秋晚期一號墓出土的幾件玉珩,其龍角即使用三角雲紋;亦有專家研究認為,雲紋兩端向內捲的部位是鳳頭變形而來,內捲陰線尖末處為鳳嘴,一般為全器均琢雲紋,不與其他紋飾混用。無論那種說法,在無戰國時代文獻說明以前,似乎均有其道理。

 

漢青白玉雲紋璧 (2).JPG

漢青白玉雲紋璧 (3).JPG

近觀這些紋飾還滿精細的。戰國中期之後,一般片形玉器的邊廓均琢出一道沿著器邊向內傾斜的邊廓紋。wake觀察,是因為當時的玉器以片形器為主,玉工必須在器面琢出浮凸的紋飾,故必須在玉器表面向下減地,當時的切、琢、打磨工具,主要是大大小小的圓形砣具,靠著往復的圓形轉動來琢出紋飾。所以,向內傾斜,施工時就不會切到邊廓紋了。而且,wake認為,邊廓紋可能是玉工最後才打磨的紋飾,在作其他紋飾時,邊廓紋斷面可能還是方形的,而切琢其他紋飾時,多少會切到邊廓紋一些,等其他紋飾完工時,在向內傾斜琢磨掉不小心切到的部分,就成了戰國時期使用幾百年的邊廓紋了。

 

漢青白玉雲紋璧 (5).JPG

另一面紋飾、質變、雕工與反面相同。

 

漢青白玉雲紋璧 (9).JPG

雖然風化情況不輕,但仍有其光澤。

 

漢青白玉雲紋璧 (8).JPG

透光可看出其原本的青白玉質。

 

漢青白玉雲紋璧 (7).JPG

乍看來此紋璧之雲紋似乎不很整齊,但仔細觀察其紋飾方向略按春秋玉器龍紋的各個部位排列。此種全器雲紋的玉器較少見,陜西省長武縣亭口樊羅村出土一件戰國中期玉瑗,但其上雲紋均為三角形,現收藏在長武縣博物館,稱其為「桃形卷雲紋玉璧」。

外徑6. 8CM

內徑2. 0CM

厚 0.4CM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