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青玉琥一對 (1).JPG

春秋晚期青玉虎珮一對。二件玉質、紋飾、手法一致,虎棗形眼,嘴唇上下翻捲,耳後掠,前、後肢呈匍匐狀,大關節處浮凸渦卷狀,背、腹琢虎斑紋。背部鑽一孔,似為珮飾,但亦有可能為一式二件的信物,如王傳軍令的虎符。

 

戰國青玉琥一對 (9).JPG

全器風化明顯,部份器表已質變,沁蝕玉理結晶可辨。

 

戰國青玉琥一對 (10).JPG

戰國青玉琥一對 (5).JPG

 

戰國青玉琥一對 (6).JPG

戰國青玉琥一對 (11).JPG

似為桯鑽打孔,細觀又似管鑽,不知為何如此。

 

戰國青玉琥一對.JPG

兩面紋飾相同。

 

戰國青玉琥一對 (2).JPG

本器的下巴、前後肢後側均琢有如同長長的 [ 豆芽菜 ] 關節紋,豆芽頭之圓點為大關節。此 [ 豆芽菜 ] 的關節紋至少可上溯至西周召、穆時期,也是作人、鳥的肩關節之用。但是春秋之後即不見此長 [ 豆芽菜 ] 的關節紋了,可作斷代的依據之一。此對虎的紋飾手法較特別,有浮凸的大關節渦卷紋,也有琢入玉理的虎斑紋。此風格與1978年河南省淅川縣下寺春秋晚期1、2、3號墓出土及1986年江蘇省吳縣嚴山窖藏出土的春秋晚期部份玉器的紋飾、工法頗為相近。

 

戰國青玉琥一對 (3).JPG

戰國青玉琥一對 (4).JPG

戰國青玉琥一對 (14).JPG

戰國青玉琥一對 (16).JPG

戰國青玉琥一對 (15).JPG

戰國青玉琥一對 (13).JPG

沁擾重處已不透光,其餘仍可見青黃色玉質。

 

戰國青玉琥一對 (12).JPG

長寬厚:

上:8.8*2.8*0. 7CM

    38g

下:8.7*3.0*0. 7CM

    40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