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瘦西湖 (2-1).jpg

去年11月下旬,又來了一次秋遊,行程是江蘇省的走馬賞秋六日。想想在蘇州博物館中拍了些出土的玉器照片,可以拿出來分享,所以順便也把一些紅葉、黃葉的景致一起PO上了。

上圖是揚州瘦西湖。

 

01瘦西湖 (4-1).jpg

揚州瘦西湖。

 

02個園 (2-2)_编辑副本-1.jpg

揚州個園。因原主喜愛雅竹,園中種植了數十種竹子,而竹葉像是簡寫的個字,故取名之。

 

02個園 (3-1).jpg

揚州個園一角。

 

04梅園 (2-1).jpg

泰州梅園。紀念風骨名角梅蘭芳的梅園。

 

04梅園 (3-1).jpg

梅園的簷下紅葉。

 

04梅園 (5-1).jpg

梅園後花園的落羽松。

 

06中山陵 (2-1-1).jpg

南京中山陵。

 

06中山陵 (3-1).jpg

中山陵大門前的石獅。

 

06中山陵 (6-1).jpg

中山陵銀杏大道。

 

08棲霞山  (1-1).jpg

南京棲霞山。

 

08棲霞山  (3-1).jpg

棲霞山。

 

08棲霞山  (9-1).jpg

棲霞山的黑瓦紅葉。

 

08棲霞山  (14-1).jpg

棲霞山栖霞寺外望。

 

09夫子廟 (1-1).jpg

南京烏衣巷旁的朱雀橋上拍攝秦淮河畔。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

踱過朱雀橋,如今烏衣巷裡食肆縱橫,宋時名滿天下的師師、圓圓......佳人安在?

 

10天寧寺 (4-1).jpg

常州天寧寺。

 

11紅梅公園 (1-1).jpg

常州紅梅公園。

 

11紅梅公園 (5-1).jpg

紅梅公園。

雖然不是秀女俊男,可是美麗的景致中少了人味,總覺得缺了一塊。

 

12天平山 (3-1).jpg

蘇州天平山北宋名臣范仲淹頤養天年的范氏祖祠。

 

12天平山 (5-1).jpg

天平山范氏祖祠庭園一角。

 

12天平山 (8-1).jpg

范氏祖祠外望。遙想當年范仲淹告老還鄉,放下國家興亡,做個成天美景入目的安居老人,好不快活。

 

13寒山寺 (6-1).jpg

蘇州寒山寺。

 

14七里山塘 (1-1).jpg

蘇州七里山塘夜景。

 

15蘇州博物館 (1-1).jpg

蘇州博物館。

 

15蘇州博物館 (3-1-1).jpg

館內窗景。

 

15蘇州博物館 (4-1).jpg

1400 (92).JPG

1400 (95).JPG

玉帶上全是上好潤白的和闐仔兒玉,但無琢刻紋飾。

1400 (97).JPG

1400 (89).JPG

1400 (88).JPG

1400 (25).JPG

東周的扳指很多都是以鷹的形象發想設計的,可能是平日練箭時均是以天空的飛鳥為射箭的標的。

 

1400 (28).JPG

1400 (32).JPG

1400 (48).JPG

此件真山出土的春秋玉瑗,其主要紋飾的工序值得研究。兩道弦紋勾勒出紋釋的輪廓,再在兩道弦紋中向彎曲的內側琢出大斜坡。此種紋飾至戰國中期仍時有出現。

另春秋的龍紋常有吐舌的現象,此玉瑗的龍紋即是如此。

 

1400 (46).JPG

春秋的浮凸龍紋常是滿布玉器表面。

 

1400 (42).JPG

玉衣的玉片也是用其他玉器片出來拼湊的。

 

1400 (36).JPG

1400 (103).JPG

1400 (104).JPG

1400 (101).JPG

此玉琀似乎是宋代仿漢代的系璧留至元代。

 

1400 (102).JPG

1400 (9).JPG

館中的休憩角落。坐在那長椅上外望,疏竹搖影,再躍騰的心也放下了。

其實,周遭是人來人往人聲鼎沸,wake趁一批遊客剛過,下批遊客還未入鏡的霎那,按下快門的。wake站在那邊有段時間,看著那長椅,很想上去坐坐,充當一時的文雅人,可是發現熙來攘往的人群,都是看看就走開了,居然沒人上座。噢!原來大家都是把它當作博物館的一景了。

 

15蘇州博物館 (6-1).jpg

蘇州博物館的假山。白牆後面是蘇州著名庭園拙政園。

 

17藕園 (1-2-1).jpg

蘇州的水巷。

 

17藕園 (7-1).jpg

蘇州藕園一角。

 

18外灘 (4-1).jpg

上海雨後傍晚的外灘。

 

18外灘 (8-1).jpg

這景,大家都看過了吧?

 

19石庫門 (1-1).jpg

上海石庫門。

 

19石庫門 (6-1).jpg

石庫門原本是上世紀初留下來的舊倉儲與小作坊區,經過2007年的改造,成了一個上海市民休閒、用餐的高檔專區。這片新舊雜陳,卻又協調不紊的街區,頗有味道。

台灣也有不少這種舊翻新的街廓,但因為私有制的原因,只能用鼓勵的方式,業主如果不願意配合做一致性的風格改造,那社區營造就成了大雜燴,只有個別建築的風格,欠缺整體街廓的風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旅遊 江蘇 秋賞 紅葉
    全站熱搜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