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966.JPG

東周青玉玉人珮。和闐青玉質,玉質潤澤,上下正面略有灰皮變質現象,稍稍盤摩,玉質立即亮麗光澤,即便灰皮處亦是同樣比蠟狀光澤更亮一些的亮度。玉人為立姿,深刻棗型眼、挺鼻、厚唇,著厚帽、長袍,腰帶環束,且琢有幾乎著地的蔽膝,因而應該是貴族。雙手腹部前抱手,狀似嚴肅。此珮可能是東周諸侯王的先祖或巫師,隨身配上,以求保佑吧?

 

2018-01-11_095052.jpg

面部工序應是在粗胚上用減地工法,切琢掉器官之外的部分,再精細打磨。只是,這嘴巴……,算了,別議論別人的先祖長相了。不過,如此凸顯嘴部,是否是說玉人正在吟誦著咒語?

 

DSC04967.JPG

本件玉器最值得作文章的就是那下身及地的 [蔽膝] 。先看看這蔽膝是啥玩意兒。

百度百科對蔽膝的說明:蔽膝,古代中原地區一種男女皆用的服飾。屬於古代下體之衣,是遮蓋大腿至膝部的服飾,是古代遮羞物的遺制,蔽膝與珮玉在先秦時都是別尊卑等級的標誌。江淮之間謂之棉,自關東西(函谷關東西,西是漢中的秦、蜀,東是中原韓、趙、魏各國)謂之蔽膝。

其他還有不少古文的註譯。蔽膝的名稱因地而異,恐怕不只數十種。其也延續存在了數千年,從上古史前時代至明代的皇帝官服都一直沿用。

大體來說,這是人類從原始時代獸皮蔽體時開始的產物,主要是在下身的前後,加一塊長度可超過膝蓋,但不用太寬的遮羞獸皮。及至農桑時代,開始有絲綢、棉布為質料的蔽膝,但也還有沿用獸皮作為蔽膝的,本件玉人的蔽膝比較浮凸,或許雕琢的也是較硬的獸皮蔽膝?

至商周,蔽膝已成為貴族服飾的重要配件,甚至於是與珮玉相搭配的。其存在的意義可能有自古制的 [知羞], 延續成 [知禮] 的情況。但wake推測,中國古代貴族服裝一直都是長袍深衣,而且必須拖地才合禮制。在唐代以前,坐姿都是席榻而坐,在面對上位長者或正式場合時採跽坐姿(雙膝併攏,臀部坐在腳跟上,雙手扶膝,貌甚嚴肅。),這些姿勢在坐下來時,或多或少都會有讓隱私處正面曝光的風險,如果多了這麼一塊蔽膝擋著,動作之間可能會從容些?

但不論如何,隨著高古時代衣飾服裝形式及材質的改變,平民已經因為作息的需要,或許將蔽膝改為較寬大的形式,也加上了如今圍裙的功能。而先秦蔽膝較窄較長的形式,只在貴族服飾上延用,至於貴族的蔽膝變寬變大成圍裙狀應是在唐宋之後了。所以,wake因蔽膝認為此玉人是東周貴族或巫覡。

蔽膝在百度也有則淒美的故事,話說,南朝宋少帝(422—424年在位)時,有個年輕的書生從南徐動身到雲陽去(南徐、雲陽均在今天江蘇境內),路上經過華山(今江蘇高淳境內花山),在山腳下一家客棧裡休息,偶然看見客棧裡有個年約十八九歲的姑娘,心生愛慕,卻不知怎麼接近她,為此一路抑鬱,到家就病倒了。母親問他得病的原因,他據實以告。母親為了了卻兒子的心願,便到華山一帶尋訪那個姑娘,找到後,她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姑娘,姑娘聽完並沒說什麼,只是解下自己的蔽膝(類似今天的圍裙),要書生母親暗中放置在他睡的席子下,這樣病就會好了。母親回家後照姑娘說的做了,書生的病果然開始見好。痊癒後,他整理床鋪,無意中掀起席子,看見了姑娘的蔽膝,激動地緊緊抱住,忽然間心緒紛亂到不能自持,竟把蔽膝吞了下去,結果一下窒息了。呼吸將停時,他對母親說:“葬時車載,從華山度。”

母親依了兒子的心願。但等牛車載著書生的棺木走到姑娘的家門時,拉車的牛便不往前走了,無論怎樣趕它,也不肯動。姑娘默默看著,說了句:“且待須臾。”回屋沐浴梳妝後,盛裝而出,她撫著書生的棺木唱道:

華山畿,

君既為儂死,

獨活為誰施,

歡若見憐時,

棺木為儂開。

棺木應聲而開,姑娘立刻跳了進去,棺木隨後就合上了。任憑姑娘的家人怎樣敲打,棺木卻再也打不開了。家人只好將倆人合葬,人們把他們的墓稱為“神女塚”。

姑且不論合理與否,這個傷感的故事似是梁祝神話的雛形。

 

DSC04968.JPG

帽冠之後有兩個小孔,只鑽進去約0.2厘米,互相間也不通。可能原本想做胸前玉珮的牛鼻穿,後又改做天地鑽,更好配戴在身上各處,而留下來的孔洞。

 

DSC04969.JPG

DSC04970.JPG

DSC04971.JPG

DSC04972.JPG

本件玉人是青玉偏黃的精美玉質,雕工精緻,而且幾無紋飾,推測是春秋中期貴族的隨身祖先像獲巫覡像吧?

長*寬*高:2.7*1.3*1.1cm

10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