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085.JPG

西漢青玉單鳳紋韘形珮。和闐青白玉質,上半部風化質變較明顯,下半部玻璃光較光亮。韘形珮本體,左側琢一面向外的鳳鳥,身形挺拔,尾端捲入韘珮下半部。右側似雕琢一簡易鳳紋,惟沒有眼睛的圓圈紋和頭上的冠羽。正面用游絲描細線雕琢出卷草紋或是雲氣紋。背面則無紋飾。韘形珮為戰漢時期特有的貴族配飾。

DSC_0086.JPG

此張只打側光,讓紋飾更為清晰。可看到紋飾彎轉流暢,婉約華麗,凹凸有致,讓觀賞者的目光不斷地在珮飾紋路上流連,這就是西漢玉師傅的拿手好戲。

DSC_0088.JPG

Inked2018-12-17_095223_LI.jpg

Inked2018-12-17_095342_LI.jpg

上兩張用紅色圈標的游絲描細線,有些紋路邊上出現崩損。過去曾經有格友提到,只要細陰線邊上出現崩損現象的,都是現代的偽仿品。理由是只有現代電器的高速切琢衝線,才會讓質地脆硬的玉器出現崩損。

現代電刀高轉速的切琢確實容易造成細陰線的邊緣崩損,可是古早人力作動的砣具難道就不會造成細陰線邊緣崩損?wake認為此說法略為武斷。

本件韘形珮為西漢做工,大家應該沒有意見,但其游絲描細線卻也出現邊緣崩損的現象,這不會有假吧?總不會有格友硬說這游絲描是現代用電器切琢加上去的吧?大家可見到本件的游絲描,是一小段、一小段切琢,再接連續起來成長長彎曲的細陰線,絕不是現代一路衝切的刀法。

那為何西漢的游絲描也會出現邊緣崩損?wake認為,問題應該出在玉師傅使用切琢細陰線的是金屬材質的薄片砣具,甚至於用的是韌性、硬度極高的鋼材打造的薄片砣具,這才是細陰線邊緣崩損的原因。大家可以發現細陰線崩損的地方主要是在曲線上,當薄片金屬砣具略帶斜角度切在玉質表面上時,只要帶點轉速,受力的玉器表面可能產生受力不均的現象,較硬脆的玉質就會發生崩損。Wake認為古玉細陰線崩損現象的由來,是薄片金屬砣具帶斜角度切琢造成的。至於現代高速運轉的金屬刀具,就算直線衝切,也很容易造成細陰線邊緣崩損。

DSC_0087.JPG

DSC_0089.JPG

韘形珮發展到西漢,已經在韘這個載體上發揮得伶俐盡至,各種的神獸、雲氣、祥瑞都出現在韘形珮上。但是有個現象略可當作是西漢哪個時期製作的參考,就是可看韘體的大小來判斷,如果韘體較大,神獸、祥瑞紋飾是依附在韘體上發展的,可能是較早期的作品,就像此件韘形珮。如果其他紋飾變得較大、較多樣,反把韘體逼成配角的,就是西漢中後期的。本件為西漢早期的韘形珮,韘體還中規中矩,沒變形。

長*寬*厚:5.34.60.8cm

24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