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317.JPG

元代白玉火獅手把珮。和闐白玉,玉理有數道水波紋,有部分器表受鐵沁呈赤紅色,且略有風化現象,上手沉。本件運用扁圓形的原石表面雕琢成一卷臥的獅子,正面雕琢獅頭,背面雕琢獅身。側面鑽有繫孔,可穿繩隨身繫珮,亦可隨手盤玩,為宋元時期的手把珮飾。

DSC05318.JPG

背面雕琢的是獅身的左側,獅子的四肢前端都有火焰紋,似是自南北朝、隋唐開始較常出現的紋飾,或許此紋飾是伴隨著佛教造像盛行而用在了玉器上?

獅子的四肢前端均琢出了平齊的五爪,但事實上獅子腳爪確實有五趾,但腳爪最內側的一趾要長在腳掌後端的內側,就像我們人類的大拇指在手掌的位置差不多,所以腳爪前端應該只看得到四隻腳趾。玉師傅如此雕琢,或許是沒見到真正的獅子長相,只是按圖畫施作吧?

DSC05319.JPG

入土時可能與刀具置放的較近,鐵沁形成了風化作用。但獅頭的作工精緻,圓眼、蒜頭鼻、闊嘴、露齒,捲毛。

DSC05320.JPG

珮飾下緣用很多長長的陰線雕琢成一片長毛的獅尾,倒像是馬尾的形狀,這又與獅子尾巴只在末端有一小撮毛的真實狀況不符。

DSC05321.JPG

DSC05322.JPG

DSC05323.JPG

本件較厚,鑽孔的工藝較進步,孔內錯層落差很小。

DSC05324.JPG

元代的動物脊椎往往雕琢成一串浮凸的圓球,這是時代風格。遼金有少量的動物玉器也開始有此手法。

DSC05325.JPG

DSC05326.JPG

這麼一大片的長毛尾巴?只能說玉師傅沒見過真的獅子了。

DSC05328.JPG

本件滿工,但整件雕工較為粗獷,有些紋飾毛邊仍在,似乎不介意那些細節。而獅子的威猛氣勢能表現出來,且體量不輕,很具有馬上民族的風格。這應該是一個經常騎馬的武將隨身的珮飾。

長*寬*高:5.85.22.7cm

109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