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中後期鳳紋系璧 (1).JPG

西周中後期鳳紋系璧。主體紋飾為鳳的頭部與翅膀組合而成的鳳紋,此種紋飾可算是當時之標準紋飾,與過去各種圖錄發表的西周鳳紋雷同。重要部位的彎弧處使用「大斜刀」手法,線條工整協調,打磨精緻。全器表面已有深淺不一的灰皮與風化現象,原玉質因受沁擾較難確定,強光照射下風化較淺處看起來似為西周較為流行的黃偏綠的玉色。

 

西周中後期鳳紋系璧 (2).JPG

西周中後期鳳紋系璧 (3).JPG

鳳頭前端生一冠羽,嘴喙厚彎,以大斜刀壓地一圈,突出眼紋,有經驗的同好一看到這種手法,不須思考即知此為西周中後期之物。頸部琢二彎弦紋隔開頭與身體,可讓觀者感覺頭部是一完整器官,且與圓眼形成協調的視覺張力,此種使用彎弦紋或其他紋飾隔開頭與身的手法,一直延用至戰國的龍、虎紋璜或珩。另以反向彎弧的二條弦紋代表肩線,大家可要特別注意接下來像彎曲的扁鑽這組紋飾。據說,這類紋飾是蔡慶良博士作博士論文時,在青銅器與玉器上發現了此紋飾,時間跨商、周,今天眾格友見到的是「西周版」,在商代即因青銅器表可雕琢面積大小、彎弧等因素,而有諸多變體,但流傳到西周中後期,仍發展出其時代特徵。這組羽紋的根部即是逗點狀的部份;中間二條毛紋靠根部者呈圓轉狀,靠羽團尖端的那一條則呈直角轉折,這二條羽毛紋是西周時期的手法,可作斷代的參考;順著羽幹發展出的三角形即是羽團,羽團上琢有二條平行弦紋,代表細小的支羽。這組紋飾可很清楚地拆解為一支羽毛,但自商代即常用其代表禽鳥的整個翅膀,本器亦是如此用法。

 

西周中後期鳳紋系璧 (4).JPG

背面風化痕跡與正面一致。

 

西周中後期鳳紋系璧 (6).JPG

西周中後期鳳紋系璧 (8).JPG

質變處有台階現象,整體料、工、紋飾均忠實地表達了西周中、晚期的風格。

外徑5.0CM

內徑1.6CM

厚  0.3CM

29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