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灰白玉芝蘭無事牌.JPG

清白玉留皮雕芝蘭無事珮,正面雕一立石,石上長二枝靈芝,石側琢蘭草。背面打磨光潔,無紋飾。玉牌上端朱黃色的部分應是皮色,所以此器應是大塊和闐仔兒玉原石中片下來的。

 

清灰白玉芝蘭無事牌 (2).JPG

本器芝蘭紋較一般玉牌立體,也就是雕琢較深,如此較能琢出草葉反側,讓紋飾更加生動。

 

清灰白玉芝蘭無事牌 (5).JPG

牌頭留皮雕靈芝、枝、葉,之間亦可穿繫,表現出較高之藝術感。為何有皮色的玉就是仔兒玉?大家都知道,最好的和闐玉是在玉龍喀什河(白玉河)、喀拉喀斯河(黑玉河)和葉爾羌河三條河撿拾出來的仔兒玉。而這些玉石是在二億五千萬年前生成後,就在四、五千公尺的高山上崩落,順著山澗溪流幾百公里的水道,激流沖刷、互相碰撞,最後留下最堅韌的小塊玉石已成鵝卵石狀,在相對水流緩和的上述三條河中,沉積了下來,再經過億萬年水流中礦物質的沁染,才能形成仔兒玉外殼的色皮。一般和闐玉最大量的山產玉,剛從礦床開發出來,不可能會有色皮。還在山澗往下沖的山流水玉則還在翻滾裂解之中,也還來不及形成色皮。而能形成色皮的,就只有進入上述三條河中的仔兒玉才有機會形成。但過去仔兒玉價高,有不良商家將一些山料的碎塊和玉雕後剩下來的下腳料加入工業色料用電動滾筒反覆滾動,也會形成一層色皮。但這種偽作的仔兒玉原石,也不難辨認,因為期施作的時間與億萬年悠悠歲月相比,可說是蟻象之別,所以其色皮必然極薄,也欠缺自然的透亮色澤和光澤。

 

清灰白玉芝蘭無事牌 (6).JPG

背面光素無紋,清早中期大體說來算是承平時代,但時有水澇旱災等自然災禍,更有文字獄、貪官橫徵暴斂之人禍,百姓雖安居樂業,但難保那一天突遭橫禍,再大家業也就蕩然無存。所以,「無事〈飾〉便是福」就成了當時百姓最卑微的祈求。

 

清灰白玉芝蘭無事牌 (8).JPG

清灰白玉芝蘭無事牌 (3).JPG

強光下可見其玉質潤透。

 

清灰白玉芝蘭無事牌 (9).JPG

本器玉質尚可,略乾、略灰。但全器卻透出似有似無的文人風,且其紋飾較為深刻,能展現更高之藝術表現。與「清白玉洗硯牌」相比,其紋飾更加生動。或許這也可提供各位格友購藏玉牌的一種思考方向。

長*寬*厚:5.5*3.8*0.8cm

39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