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戰國白玉絞繩紋珮.JPG

戰國白玉絞繩紋雙環珮。 [ 絞繩紋 ] 為戰國中期發展出來,流行至西漢,可能是太耗費工夫,且失敗率偏高,之後即漸沒落。宋後雖也有玉工嘗試復古,但倒底工序太繁複,已無法像戰國西漢玉工,可窮數年、數十年的光陰來成就一只玉器,故 [ 絞繩紋 ] 只有在戰國至西漢中期之間的玉器上,才能得見如此精緻的工夫。本器較特別的是全器均以 [ 絞繩紋 ] 為飾,別無其他紋飾。過去市面上只有一次見過類似玉器,但不如本器之紋飾工整、細緻。本器為隨身珮飾或是組珮中重要的一塊。

 

戰國白玉絞繩紋珮 (1).JPG

戰國白玉絞繩紋珮 (2).JPG

戰國白玉絞繩紋珮 (3).JPG

 [ 繩紋 ] 在遠古世界各地的陶器上即已出現,且為當時的器物主要紋飾。但中國的玉器的 [ 繩紋 ] ,我們可能要用更尊崇的心情來欣賞這些前人的用心。wake在以前的文章中已提過,戰國、西漢的 [ 絞繩紋 ]其工藝難度極高, 主要是玉工需在毛胚上先細細地劃好線條,這線條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千、百條尖銳劃手的凸崚;線條與線條之間即是我們所看到的凹槽。玉工需找極小片的砣盤,像本器的凹槽僅0.1~0.2cm寬,此砣具的直徑就不能寬過凹槽。然後用細微的小圓盤砣具切下時需與左、右兩條線垂直,又不能超過,待全器的凹槽全切出來後,再用解玉鋼砂,慢慢的琢磨掉凹槽上一層層的玉片,才會出現同一個半圓弧度、圓滑整齊的 [ 絞繩紋 ] 。這可需要極好的眼力、操作經驗、手力與毅力,或許能操刀的只能是已歷練數十年的高超玉工。眾格友可猜猜看,二千多年前本器的玉工,為了要讓紋飾的凹槽一樣的深、一致的圓弧、凸崚完全一樣地高,紋飾能顯現出圓潤流轉的光影,他總共用極小的砣具切了多少刀?幾十萬刀?還是幾百萬刀?如果其中一刀不小心走刀了,就見不到如此完整的此玉器了。宋代之後的玉器已充滿了商業性質,像這樣的玉器花了這麼多的工,能否賣到合理的價錢可是大有問題,故已沒人如此做了。明、清偶見玉器上出現 [ 繩紋 ],但大多是用砣具與線條平行地切深下去,再打磨光滑,這種工做出來的凸崚是呈圓形的,並不尖銳,用手一碰即知。

 

戰國白玉絞繩紋珮 (5).JPG

紋飾設計的連續不斷,又不會單調。

 

戰國白玉絞繩紋珮 (6).JPG

戰國白玉絞繩紋珮 (7).JPG

戰國白玉絞繩紋珮 (9).JPG

戰國白玉絞繩紋珮 (10).JPG

玉質白潤,小部份表面略呈灰皮現象。本器為小件玉珮,惟有知道其工序繁複、嚴謹,才知其在二千年前的身價。北京故宮亦藏有一件與本件玉器完全一樣的玉器,是承自清宮舊藏。

外徑:5.0CM

內徑:1.8CM

厚 :0.4CM

24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