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春秋黃玉虺龍紋環 (4).JPG

戰國青黃玉虺龍紋環,圓弧面淺浮雕三排紋飾,兩側均為虺龍紋,中間一排為兩兩相對之三角雲紋。但虺龍紋,一排為四組兩兩相對虺龍頭部紋飾,填以三組兩兩相對之三組三角雲紋;一排為五組兩兩相對之虺龍頭部紋飾,再插入一組兩兩相對之三角雲紋作為填空的調節。內側琢為平面,但此環並不大,應非手環。本器紋飾深刻浮凸,打磨細緻,設計合宜,有種繁複、積累堆飾,又自視貴顯的意味,充分延續了春秋時代的貴族社會風格。

 

春秋黃玉虺龍紋環 (5).JPG

春秋黃玉虺龍紋環 (3).JPG

虺龍紋頭部由鼻頭、下巴、頭後的角,以及略呈橢圓形的圓眼紋組成。

 

春秋黃玉虺龍紋環 (8).JPG

三角形雲紋使用期間頗長,自春秋起到宋仍持續使用。但有專家學者認為,這是簡化了的鳳紋。西漢以前的玉器表面紋飾多較深刻、浮凸,主要是當時的玉雕師只為王室、貴族服務,只求玉器精美,不會要求多產,玉雕師也以尊崇的心態來雕琢玉器,玉雕師在意的是如何能雕琢出紋飾的精氣神。自然,紋飾能活靈活現、靈光流轉耀眼,才是玉雕師至力之處。後代不是戰亂頻仍,根本欠缺國力、資源來支持精美的玉雕。要不就是玉器已經進入民間,玉器雖然仍然高端商品,但已經喪失了王冑的貴氣與王室廟堂的神性,玉雕師傅自然也降低了那尊榮以待的心思。甚至於,當玉器成為文人、墨客、富商攀比的標的或王室、貴族、達官間的餽贈討好之物以後,玉雕師傅的心思只是如何能讓玉器奇巧、炫誇罷了。而耗時費工的深刻紋飾,以現在的話語一言以蔽之—不符經濟效益。

 

春秋黃玉虺龍紋環.JPG

春秋黃玉虺龍紋環 (7).JPG

環內有些打磨工序遺留的痕跡,細紋平行且較短,似乎並非為粗顆粒的解玉砂所造成,倒像是砣具碾平器面時所留下的。因為解玉砂在高壓碾磨時,砂粒雖往同方向移動,但不會如此精準地呈平行線的樣貌,線條間多少會有前近後疏,線條間距離不規則的情況。觀察這些短平行線的方向,有些是完全與環的圓形相同,有些又略為傾斜。可能是在此玉環切胚過程中,以中空的金屬套筒或竹筒配上解玉砂來取器心的肉,多少會將玉環的內壁留下台階或坑疤,玉工打磨先用了3~5CM粗的筒形砣具,作第一道的磨平作業所留下來的。

 

春秋黃玉虺龍紋環 (2).JPG

全器紋飾飽滿,尚未鬆散,甚至於可斷為春秋後期的風格。玉質應屬青黃色的和闐玉(此青玉偏黃的玉種亦為春秋時代的主流玉種),溫潤略透,表面受土沁而讓整器看起來似為黃玉。市場上曾見數件極近似之器物,不知是否為同坑出土之物?

外徑*內徑*厚:6.0*4.0*1.8cm

58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