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宋白玉螭紋環.jpg

宋白玉螭龍紋環,環上淺浮雕二隻螭龍口啣如意形靈芝,表面「牛毛紋」明顯,本面可見雙螭頭部及纏繞一圈後之後半身。環體較粗,中孔較小,似非手環而為佩掛飾。

 

宋白玉螭紋環 (6).jpg

翻面,可見淺浮雕之雙螭前半身與分岔卷尾。螭龍的爪已不見勾曲蹬扣漢代玉雕的力道表現,連帶的精氣神亦不見兇猛威武。跟當代的價值觀和皇室的意念是相當的。

 

宋白玉螭紋環 (12).JPG

宋白玉螭紋環 (1).jpg

螭眼似二口袋,自眉額部凸起向後捲成靈芝形雙耳,此為宋螭常用之手法。但這螭看上去有些哀怨。

 

宋白玉螭紋環 (4).jpg

上下張照片為雙螭頭後飄逸的長鬃毛。

 

宋白玉螭紋環 (5).jpg

此處明顯釁紋受深紫色沁。

 

宋白玉螭紋環 (13).JPG

強光下顯現原來玉質為潤透之白玉。因本環較粗,在一般室光下不易穿透,故乍看之下較不瑩潤。

 

宋白玉螭紋環 (9).JPG

宋白玉螭紋環 (10).JPG

宋白玉螭紋環 (7).jpg

「牛毛紋」沁較深,甚至於略向兩側暈散的感覺。有種說法,同坑出土之玉器有的有「牛毛紋」,有的卻沒「牛毛紋」,而佩飾或手把件則較常出現「牛毛紋」,是因為原主喜愛的玉器,常常盤摩所致。或許此說法也有一定的正確性,格友們可能有個經驗,就是宋代小型玉器上的牛毛紋較常見,宋代確實是文人、墨客、皇室、達官顯要均愛把玩古玩玉器的一個年代,上手鑑翫是當代最主要的休閒活動。所以宋代玉器上出現的牛毛紋較多也是有可能的。尤其宋代玉器有時會出現紅紅的色調或紅色的細牛毛紋,慣稱「宋紅」,可能真跟宋人愛盤摩玉器有關。

 

宋白玉螭紋環 (15).JPG

宋白玉螭紋環 (16).JPG

宋白玉螭紋環 (17).JPG

宋白玉螭紋環 (18).JPG

宋白玉螭紋環 (14).JPG

宋白玉螭紋環 (19).JPG

本器螭龍游動玉環之上雖然仍是仿自戰漢的勒子、璧環,但與漢器之蟠曲有力無法相比。宋器崇古風,尤喜漢代的古玉,在仿古基礎上仍發展出當代之風格。尤其動物口中幾乎均啣有祥瑞物,一般為靈芝,此風一直延續至明清玉器時有見到。

外徑*內徑*厚:7.2*3.9*1.6cm

100g

 

 

 

 

arrow
arrow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