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饕餮紋青玉劍衛。和闐青玉,兩端留褐紅色皮。正面雕琢一對頭頂相連的饕餮,背面無紋飾。饕餮文是以「壓地隱起」的手法雕琢,也就是把紋飾周邊的地子琢磨掉一層,再將紋飾打磨圓潤、加上細部副紋飾的一種琢玉手法。本件可能是戰國時代小型短劍的劍飾。
- Feb 15 Fri 2019 10:33
戰國饕餮紋青玉劍衛
- Feb 02 Sat 2019 17:09
漢代青白玉螭龍紋扳指
漢代青白玉螭龍紋扳指。和闐青白玉,部分器表有灰皮現象,但略為盤摩,仍能恢復光澤。本件雕琢一穿雲螭龍環繞扳指外緣一圈,採較高的浮雕手法,螭龍圓眼,貓耳,獨角,四肢粗壯有力攀附在扳指上,身軀長,一道陰線貫穿身軀背部,絞繩尾。內壁平滑但不平整,略呈喇叭口型,套在大拇指上頗為順手。
- Jan 21 Mon 2019 09:55
西周青玉牛頭扳指
西周青玉牛頭扳指。和闐青玉,上半部質變玉質略有萎縮,呈灰青色,仍能反映光澤。本件主體紋飾為四具浮凸牛頭,陰線切琢出水滴形眼,鼻頭兩道短陰線表示牛鼻孔,彎角上有模仿牛角的凹凸。四具牛頭之間則用陰線切琢出簡化的牛鼻紋,鄰近上下邊緣用陰線切著一道弦紋,代表邊廓紋。本件應為西周貴族的韘。
- Jan 15 Tue 2019 11:25
西周青玉龍紋扳指
西周青玉龍紋扳指。和闐青玉,大部分器表成雞骨白色,少部分原玉質呈青褐色,顏色較深可能是因周邊都因灰皮影響光線穿透之故。本件為筒狀玉韘,外壁雕琢三只首尾相連的龍,採紋飾旁邊減地以將主體紋飾凸顯的「壓地隱起」手法。龍低頭,頭上的角雖仍有商代蘑菇角的餘韻,但尖端已彎轉成雲頭。寬粗陰線琢出橄欖型龍眼,鼻頭亦彎轉成雲頭紋。龍的身軀則用兩道彎曲流暢、前後三朵雲頭的雲氣紋作為代表。此外沒有其他紋飾。
- Jan 09 Wed 2019 11:43
戰漢青玉勾連紋扳指
戰漢青玉勾連紋扳指。和闐青黃玉,受鐵沁擾,部分玉理呈現紅黃色。本件為一筒狀玉器,外壁上下緣切琢一道弦紋陰線,兩道弦紋間的外壁面則用粗陰線滿琢勾連的雲氣紋(或稱丁勾紋)。雲氣紋的大小不一,中間聯繫各雲紋的短橫陰線為最後切琢上去的工序,似乎有些勉強?wake認為本件為漢代的扳指。
- Jan 07 Mon 2019 12:42
戰國青黃玉雲紋韘形珮
戰國青黃玉雲紋韘形珮。和闐青黃玉,受硃砂沁表面顯褐色或褐灰色,器表光澤。本件仍以射箭的拘弦器韘為原形,但厚度已壓縮為1公分,拘弦的短棒已變形為左側末端勾轉的雲氣紋,右側下方亦岐出一雲氣紋,似乎也是拘弦短棒的餘韻。弧凸面外側及孔洞邊緣均浮出一圈邊廓紋,中間雕琢錯落有致,略為方正的勾捲雲氣紋。背凹面有自孔洞向下延伸的凹槽,且用游絲描線切琢出極細的雲氣紋。
- Dec 30 Sun 2018 14:56
戰國中期饕餮雲氣紋韘形珮
戰國中期饕餮雲氣紋韘形珮。和闐青玉,器表整體風化質變較重,影響透光,使本件看上去顏色略微暗沉。本器器形仍維持著射箭的拘弦器韘的樣貌,只是略微壓扁一些,不像漢代在韘的周圍雕琢了各種的神獸。凸面下緣雕琢饕餮紋,其餘凸面上滿飾三角雲紋、桓雲紋,以及像支小匕首的羽紋。器左上方外側岐出一短棒,下緣略勾,顯然仍忠實地保留居弦的功能。本件雖保留了韘的形狀,但以wake的手指無法整根穿過那中央圓孔,故此件已經不是真正的韘,可能已經過渡為珮飾。
- Dec 27 Thu 2018 10:18
西漢青白玉龍紋韘形珮
西漢青白玉龍紋韘形珮。和闐青白玉,器表受硃砂沁蝕,但仍有部分器表反映出玻璃光。韘形珮凸面雕琢一螭龍,管鑽眼,長吻,後掠耳,頭後獨角,且向後延伸一道雲氣紋。四肢粗壯有力,攀附在珮上,身軀放長以適應本珮整體畫面,也延續下半身在本珮下半部的布局,絞繩紋尾。珮的凹面琢有延伸自中央孔洞的向下凹槽,且用細陰線切琢雲氣紋。
- Dec 23 Sun 2018 16:20
戰漢青玉饕餮紋韘形珮
戰漢青玉饕餮紋韘形珮。和闐青玉,玉質潤澤,原本通體有玻璃光,後因過度盤玩反造成已經風化器表起灰剝落。本件韘形珮正面(凸面)下緣為饕餮頭與爪的紋飾,右上緣外側桌相疊的雲氣紋,但此處的勾卷雲氣紋似是承續著射箭的拘弦器--「韘」的形狀,只是壓扁了而已。背面(凹面)則在韘體上用游絲描細陰線雕琢了簡化鳳紋和雲氣紋,但沒有在凹面另作一道斜面通向中央圓洞的凹槽。此為西漢貴族常見的隨身佩飾。
- Dec 17 Mon 2018 12:57
西漢青玉龍鳳紋韘形珮
西漢青玉龍鳳紋韘形珮。和闐青玉,部分器表白化質變失透,可能是受到重金屬沁擾。本件韘體上方雕琢一螭龍,下方雕琢一鳳鳥。背面雕琢雲氣紋及仙花,濃濃的神仙味。本件為西漢前、中期貴族珮飾。
- Dec 17 Mon 2018 11:20
西漢青玉單鳳紋韘形珮
西漢青玉單鳳紋韘形珮。和闐青白玉質,上半部風化質變較明顯,下半部玻璃光較光亮。韘形珮本體,左側琢一面向外的鳳鳥,身形挺拔,尾端捲入韘珮下半部。右側似雕琢一簡易鳳紋,惟沒有眼睛的圓圈紋和頭上的冠羽。正面用游絲描細線雕琢出卷草紋或是雲氣紋。背面則無紋飾。韘形珮為戰漢時期特有的貴族配飾。
- Dec 07 Fri 2018 14:18
東周地方玉虎頭、熊頭珮
東周地方玉虎頭、熊頭珮。地方玉種,猜測可能是太湖流域天目山附近早已滅失了四千年的良渚古玉的玉種,石質頗重,透光性低。虎頭形象比較真實,按照真實老虎頭的樣貌雕琢。熊頭則拉長了頭型,放寬了嘴吻,雖然與熊真實的樣貌變得不同,卻讓熊頭看起來更加渾雄威武。兩頭珮均在腮側雕琢了變形龍組紋,已經無法明辨龍頭的各部位特徵,但三角靈芝雲紋、桓雲紋、丁勾雲紋、S雲紋、羽紋雲紋....,這些在戰、漢常見的個別雲氣紋,都在這兩件頭珮上出現,顯然是在解構龍組紋的過渡期。而這些紋飾雕琢得非常浮凸圓潤,具有春秋後期的特色。兩件頭珮均鑽有上下的繫洞,而且是雕琢好所有紋飾之後才鑽洞的。或許原本有其他用途,而諸侯覺得喜歡,才又鑽洞作為隨身珮飾。
- Dec 01 Sat 2018 12:04
上海博物館藏玉(四)
- Nov 29 Thu 2018 11:36
上海博物館藏玉(三)
- Nov 29 Thu 2018 10:58
上海博物館藏玉(二)
- Nov 29 Thu 2018 10:04
上海博物館藏玉(一)
- Nov 22 Thu 2018 14:14
宋元青玉吉祥如意飾
宋元青玉吉祥如意飾。和闐青玉,通體受不明物質沁蝕,受沁處皮面反光稍稍減損,沁蝕卻均在表皮一層,強光下仍能透光。本件雕琢一對臥羊,各自嘴叼一支雙朵的靈芝,寓意吉祥如意。本件為擺飾玉件。
- Nov 20 Tue 2018 09:47
商代地方青玉蛙
商代地方青玉蛙。地方玉種,可能是獨山玉,身體右側大半為石質與玉質參雜,形成黃綠斑蚊,近似青蛙之皮色。雙眼似為砣具切琢成線條較寬的兩圈圓形,而非管鑽。吻部鑽有牛鼻穿,先用桯具打出圓洞,再以管鑽對穿。四肢以砣具琢出深溝,後再擇用相當的礪石片將之磨寬磨深,形成雙斜坡深溝,以與身軀區別。四肢末端再以細陰線琢出腳趾。腹部沒有雕琢紋飾。本件為商代貴族的小配飾。
- Nov 11 Sun 2018 21:21
東周白玉牛首杯
東周白玉牛首杯。和闐白玉質,器表受硃砂沁蝕白化。以三圈輪廓紋將全器分為三部份。杯底部雕琢一牛首,雙角如水牛般向後捲,末端捲曲盤旋一圈,後側雕相對龍紋一對。中段雕獸面(饕餮)上半部,雙眼炯炯有神,眼上浮雕雙眉,中浮凸鼻紋。頂部正中雕二羽紋相對合併似為一蟬紋,兩側飾相對螭龍紋。頂部與中段前後紋飾一樣。王室祭祀用器,酒杯。
- Nov 06 Tue 2018 17:38
文化期青黃玉神祖立像
文化期青黃玉神祖立像。地方玉種,青黃玉,冠上有些許黑色黏附斑點,下身雙足受褐色沁。本件玉人頭上戴盤形冠帽,五官僅琢出大致輪廓,耳戴圓圈形耳飾,雙手環抱腹前,挺立前望,貌似在進行儀式。身體未雕琢紋飾,無法判斷是否著衣。下身較短,兩腿長度僅為身體的五分之一。全身打磨精細,光亮柔潤,或許為包漿。頸部左右對穿,又自頭頂鑽一繫孔與頸部左右對穿孔相通。
- Oct 19 Fri 2018 08:46
清代青白仔兒玉秋崖泛舟留皮雕珮
代青白仔兒玉秋崖泛舟留皮雕珮。和闐青仔兒玉,灑金皮留皮雕。本珮正面為薄意雕琢,上半部為一高聳陡崖,一巨松盤根於危崖峭壁,卻崎出挺立於湖畔巨石碧波之上。下半部一文士盤坐小舟前端,引首探賞金秋湖景,船夫立於舟後,隨興搖槳隨波逐流。彷彿,傳來了「山清水秀太陽高,好呀嘛好風飄。小小船兒撐過來,它一路搖呀搖……」的歌聲。玉珮後面未雕琢任何紋飾,保留了原本的灑金色玉皮。此珮的精采,卻是在背面的灑金皮。
- Oct 19 Fri 2018 08:17
西周前期青白玉神祖頭珮
西周前期青白玉神祖頭珮。地方玉種,似蛇紋石,入手仍沉。本件是雕琢一神祖人面頭珮,橄欖形眼,左右各一道斜飛的陰線代表眉毛。額頭琢切四道陰線,組成像被壓扁的井字。左右兩端各琢高聳的耳朵,越往中間越為增厚,中脊稜線自額頭向下延伸至鼻頭,鼻翼兩側雕琢深刻的法令紋。鼻頭下方琢切出一條陰線,代表嘴唇,但嘴唇上下有做壓地的工序,故使嘴唇微微噘起,顯得堅毅,很有原則的臉貌。背面沒有紋飾,使用桯鑽鑽出牛鼻穿,以做貼身配戴。
- Oct 13 Sat 2018 11:58
西漢白玉匕首羊頭首一對
西漢白玉匕首羊頭首一對。和闐白玉,受硃砂沁,造成表面略有風化現象,沁蝕淺的只是略微白化,深的就出現鐵離子的褐色,推測此坑的硃砂成分為氧化鐵。此對小刀首雕琢的是羊頭,臣字眼,雙道凸稜的粗眉,額頭平面呈弧凸面向鼻頭延伸,中間琢出一道自鼻頭向頭頂延伸的凸稜,鼻孔以如同「逗號」頭的圓點代表,上下嘴唇琢出凸稜,耳後掠,絞繩紋角。頭頂切琢一山形凸稜,頭下面後端左右僅琢象徵腮毛的圓凸紋飾。羊頭後緣則琢一深圓孔,兩側又鑽斜向的小孔,應是鎔鑄匕首刀柄與玉羊頭結合牢固之用。此對羊頭首,看體型及方向,可能是匕首小刀類型的刀飾。
- Oct 06 Sat 2018 13:02
明代青玉羊頭珮
明代青玉羊頭珮。和闐青玉,玉質潤透,留皮雕,可能亦有藉玉皮紅褐色而讓此珮另具有鴻運當頭的第二層意義。黃褐色的石皮做臉面,與原玉質交界處略有台階現象。橄欖眼,琢有眼眶,鼻頭鑽有兩小鼻孔,嘴巴鑽孔,通透到頭後,作為繫孔。後掠耳,竹節形角。為明代吉祥寓意珮飾,取吉祥之意。
- Oct 02 Tue 2018 09:41
戰漢青玉虎頭珮
戰漢青玉虎頭珮。和闐青玉,上緣部分質變白化,與未質變的原玉質有台階,表面有硃砂殘留。管鑽雙眼圓睜,雲頭鼻,上接鼻樑至額頭向兩旁延伸成眉毛,貼耳。兩耳之間用桯鑽鑽出一繫孔,為貼身佩帶玉飾。
- Sep 23 Sun 2018 14:01
春秋後期青仔兒玉象珮
春秋後期青仔兒玉象珮。和闐仔兒玉,色偏黃,沉手,身軀上半部、下唇、後足均有質變成褐色,與未變質的原玉質形成台階現象。本器雕琢一公象,高舉象鼻張嘴,似在咆嘯示威。棗形眼,前後眼角均延伸出眼線,靈芝形大耳。四肢成方形柱,下端琢出短豎陰線代表足趾。身軀滿琢龍紋,自中脊線分左右各有三組龍紋,但龍紋已有解構趨勢。本件玉象背部中央有一向下穿通的繫孔,是用管鑽的孔洞,內有幾次調整方向的小台階。鼻頭捲起形成的小孔亦可細繩,應為春秋貴族配戴的手把件。
- Sep 13 Thu 2018 09:12
漢代白玉鳳鳥套件
漢代白玉鳳鳥套件。和闐白玉質,部分器表受到金屬沁蝕。本件玉鳳採用多項工法,整件紋飾繁複,處處雲氣繚繞,顯得神仙味十足。玉鳳勾喙,棗形眼,長冠羽向後延伸,筒形耳後掠,胸前羽翎捲曲,揚翅飛翔,後背上琢一簡易小鳳,腹部琢一朵向下向後的仙花,也作為雲氣。其他較無陽紋處,以游絲描細陰線切出捲雲紋。下緣切出一0.2cm寬狹長的溝槽,可與其他板型材料結合,可能是華麗的神壇上一個部件,或是與金銀結合為髮釵,亦或是隨身佩帶的珮飾。
- Sep 09 Sun 2018 14:13
西漢青玉連尾神獸配件
西漢青玉連尾神獸配件。和闐青玉,器表有些許風化白斑,但表面似有層包漿讓本件表面光亮耀眼,端末部位呈紅褐色。本件雕琢一對背對連尾的神獸,圓睜眼前望,粗眉,貼耳,蒜頭鼻,齜牙露齒,闊吻,有腮毛,呈匍臥姿,四肢趴伏,利爪前伸,大關節處有卷窩紋,絞繩尾前翹至背部,腹部各有一對牛鼻穿。可能為王侯甲冑上的配飾。
- Sep 03 Mon 2018 10:30
西漢白玉羊頭珮
西漢白玉羊頭珮。和闐白玉,表面有灰皮現象,可是稍加盤玩,油潤的玉質就展現出來。本件玉珮是雕琢一羊頭,吻前上有兩個小鼻孔,下有一穿孔代表嘴巴也作為細繩之用。棗型眼,前後有延伸的眼線,上眼瞼上方琢出一排短陰線代表睫毛。下巴琢有一團羊鬍子,頭上的雙角用絞繩紋裝飾,為西漢時期貴族的小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