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g 21 Tue 2018 17:22
清代仔兒玉留皮巧雕小狗
- Aug 21 Tue 2018 16:41
明清仔兒玉小狗
- Aug 04 Sat 2018 09:51
西漢黃玉穀紋下山虎
西漢黃玉穀紋下山虎。和闐黃玉,玉質潤透,左後肢與尾部的後端質變失透,通體器表光亮,似有包漿。本件雕刻一隻下山老虎昂首咆嘯的樣子,棗形眼,三角錐形耳,張嘴露出兩對獠牙,有腮毛,體表琢滿穀紋,前肢並立,後肢左後右前,似正從山上下到平地。尾巴先翹起後又向下捲垂,形成一個可繫繩的繫孔。本件可能為隨身佩帶的玉飾。
- Aug 01 Wed 2018 12:06
明清白玉鼠
- Aug 01 Wed 2018 11:54
明清仔兒玉福壽如意珮
- Jul 27 Fri 2018 09:35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
西漢仔兒玉鐵沁蛙一對。和闐白仔兒玉質,沉手,受鐵沁,表面布滿氧化鐵結晶,部分受沁較重處有白化現象。蛙體渾圓,成匍匐狀。圓眼浮凸,以陰線深刻琢出鼻孔和嘴唇,背上縱向凸起三脊稜,四肢側邊呈銳利邊角,胸前琢有繫孔,為珮飾。
- Jul 14 Sat 2018 11:21
石碇古道慢旅(上)
- Jul 11 Wed 2018 14:54
周代青玉犀牛珮
周代青玉犀牛珮。和闐青玉,顏色略灰,細細的紋飾溝槽中附著著褐紅色的鐵質。本件雕琢一立姿犀牛,頭略抬,眼神堅定,很有信心的樣子。橢圓眼,眼角前後琢出眼線及下眼瞼,獨角,三角耳向前,以陰線琢出緊抿的嘴線。四肢粗短有力,偶蹄,尾巴向左揚起。身體使用雙勾陰線雕琢出像是長長逗芽的羽玟與雲氣紋。背腹之間鑽有一孔,孔中有台階,為上下對鑽的管鑽孔,可繫繩隨身配掛。
- Jul 01 Sun 2018 09:02
西周白仔兒玉犀牛珮
西周白仔兒玉犀牛珮。和闐白色仔兒玉,沉手,大部分器表受鐵沁,但仍維持比蠟狀光芒更光亮一些的反射光。犀牛呈立姿,圓凸眼,前後眼角均琢有一短陰線。鼻子上緣有長、短各一的角,嘴巴閉合,筒形耳,偶蹄,短尾左掃。全身無其他紋飾。背、腹間有穿孔,可繫繩配戴,孔內凹凸不平,鑽孔時一再錯位後再修正的明顯現象。為貴族隨身的珮飾或手把件。
- Jun 26 Tue 2018 09:37
商代青玉紅沁虎
商代青玉紅沁虎。和闐青玉,玉質溫潤,周邊有紅沁。頭下垂,管鑽眼,張口,分五次管鑽做出齜牙狀。 兩耳伏貼頭上,頸後有一對緋稜,四肢伏地,左後肢稍短,四肢末端均以三道短陰線區分出四爪,半圓略厚的尾部鑽有一孔,可繫繩配戴。身體兩側用雙陰線勾勒出前後肢的輪廓,中間夾一盾牌型的短毛紋。
- Jun 22 Fri 2018 13:10
漢代黃玉天祿三件
- Jun 17 Sun 2018 09:35
南北朝白玉銅綠沁天祿
南北朝白玉銅綠沁天祿。和闐白玉,玉質潤透,器表原本滿布銅綠,略為清理成此怪樣。本天祿方頭,頭形略高,圓凸眼,粗眉,張口露齒,顎下留有長鬚,後掠耳,頭後長一短短的小角,有腮毛。前肢似已撲地,後肢卻似在行走。粗長的尾巴尖端卷曲。全身無紋飾。尾巴與後肢形成一繫孔,可穿繩配戴避邪。
- Jun 09 Sat 2018 19:17
漢代白玉天祿小腳座
漢代白玉天祿小腳座。和闐白玉質,表面略有灰皮風化現象。天祿棗形眼圓睜,粗眉後掠,鼻頭上翹,張嘴吐出長長的舌頭,略為上翹的筒形耳,頭後一角伸至背部。四肢立地,每隻腳掌個琢出三爪,大關節處刻卷窩紋,臀部上方留有一插梢,尾巴後盪尖端上捲。依本件臀上的插梢來判斷,本件原可能為几上屏風的腳座。
- May 26 Sat 2018 20:37
宜蘭伯朗大道
- May 20 Sun 2018 15:46
漢代白玉褐沁天祿
漢代白玉褐沁天祿。和闐白玉,玉質油潤,受褐色沁,前半部沁蝕較重,略有灰皮現象。本件天祿與其他神獸的形象不同,雖然頭上長有一支角,但身體卻像一隻過胖的雌山羌,但蹄部為爪掌,這神獸的型態沒見過,不知是否為現實世界的野獸?棗形眼,鼻端鑽有兩孔,張嘴咆嘯,後掠耳,頭上角延伸至背部。四肢粗壯,後緣琢細陰線細毛紋,四爪,短圓尾。角下琢有一小孔,可繫絲繩配戴,亦可作為擺設或鎮器。
- May 14 Mon 2018 10:24
西漢青玉天祿
西漢青玉天祿。和闐青玉,玉質潤澤,左側略帶糖色。本件天祿做工尚佳,呈低姿勢扭身前進狀,有西漢神獸靈動之韻味,惟其頭部之形狀有些怪異。棗形眼,翹鼻,張口露齒,似在邊行走邊咆嘯,嘴側有髭鬚,雲頭型耳。腦後生角,分叉延伸至背部,末端卷曲。足爪粗壯尖勾,腳掌琢有肉墊,四肢減地一層,路出脛骨。大關節處深琢較完整的卷渦紋,右前、左後肢上的身軀琢有細陰線的鮮花紋。分岔絞繩紋尾巴,繞行腹部,再從右後腿前捲至腹側。尾巴卷曲形成孔洞可繫繩配戴,亦可置於案上作為擺飾或坐鎮器。
- May 06 Sun 2018 15:30
東漢白玉天祿一對
東漢白玉天祿一對。和闐白玉質,有灰皮風化現象,且受鐵沁部分器表有褐色沁。本對天祿做工精緻,雖與前篇東漢青玉天祿一對約為同一時期作品,但雕工、紋飾設計、打磨均高過那對青玉天祿一個檔次。本對白玉天祿,紋飾基本相同,只差在昂起的頭一向左、一向右。天祿張口露齒、露舌呈咆嘯狀,棗形眼,粗眉後捲至耳前,腮下琢一雲紋,頭上角分岔呈絞繩紋後伸至背部。四肢伏地,大關節後琢深渦卷紋,背、腹側琢較淺的兩段羽翅紋,尾巴根部較低,琢向前的分叉尾巴,且尾巴琢絞繩紋但末端另撇出一撮毛紋。頸後的角與軀體形成一三角型孔洞,可繫繩隨身佩帶,亦可作案上擺設或鎮器。
- May 02 Wed 2018 21:19
東漢青玉天祿一對
東漢青玉天祿一對。和闐清玉質,有部分背部器表受白沁,且呈點狀,推測可能為硃砂灑在背部所致,釁裂紋處或尖角受鐵沁呈黃紅色。兩隻天綠姿勢基本上一樣,呈趴臥狀,張嘴咆嘯,露獠牙,棗形圓眼,濃眉後撇,略扁的桶形耳,角分岔向後卷曲至背部。凸胸,肩上腹側琢有翅紋,卷窩紋代表大關節,分岔尾向前卷曲與頭上的角連接。本對天祿仍保持西漢部分元素,但做工打磨已經粗放,亦無西漢神獸的兇猛氣勢。頸後與角之間琢有一繫孔,可穿繩配戴作為厭勝避邪支配飾,亦可作案上擺飾或鎮宅、鎮墓神獸。
- Apr 25 Wed 2018 09:24
西漢褐毛辟邪
西漢褐毛辟邪。和闐白玉質,受鐵沁通體表面紅褐色牛毛沁,部分灰皮現象。本器雖非西漢常見之行動間的圓雕神獸,但比例勻稱,呈立姿,氣度輝宏,頗有帝王之威。棗形眼,眉毛後延上捲。比較特別的是鼻、吻部的造型,吻部削薄上翹,鼻孔則在吻部與眼睛之間。張口咆嘯,露出上下牙齒,但無西漢常用的獠牙,下頦留撮長鬚。筒形耳向後直豎,頭上無角。肩頭琢三層圓轉向後的羽翅紋取代了常用的捲渦紋,胸側雕琢三層向後末端上卷的長翅紋。後肢大關節也由向後圓轉的雲紋取代。尾巴用不同方向的三卷毛,代表其尾毛翻飛。四肢粗壯撐地,勾爪有力。本器有些重量,且雕琢精美,神獸立姿莊嚴、勇猛,可能是西漢王室的蓆鎮或擺設。
- Apr 19 Thu 2018 21:29
漢代青白玉寬體天祿
漢代青白玉寬體天祿。和闐青白玉,通體灰皮。管鑽眼,粗眉,張口露齒,似咆嘯狀。耳朵較小,與腮毛連成一塊。頭上的角分岔向後,末端卷曲。背上中脊線兩側琢短陰線毛紋,兩側肩上有兩撇外卷毛紋,背側琢出三層翅紋。四肢成匍匐前進狀,腿爪有力,大關節以卷窩紋表示,四肢後端琢短陰線毛紋。絞繩紋尾,上端有向右撇兩道毛紋。尾部與左後腳圈成一繫孔,應可隨身佩帶,既可盤玩,又可避邪。
- Apr 11 Wed 2018 11:01
戰國青玉龍紋鳥珮
戰國青玉龍紋鳥珮。和闐青玉質,色澤偏黃,米飯沁,部分在表面的米飯沁又受土咬或重金屬沁染,形成點點褐斑。器型採飛鳥俯衝時收足、歛翼的型態,雙圈眼,翅膀、尾翼上滿飾龍組紋和羽紋,頭上生一翎羽直直接到背部,翎羽前段兩側斜向琢出穿孔。本器為戰國中期貴族配飾。
- Apr 08 Sun 2018 09:40
戰國白玉留皮雕鷹珮
戰國白玉留皮雕鷹珮。和闐白玉質,帶皮雕。雕琢一展翅翱翔下瞰的老鷹,勾喙,圓眼前後琢有眼線。頭上長冠羽延伸至背部。翅膀前半部用四組雲紋代表短羽紋,翅膀後半部琢四支長羽紋,且向外卷曲。四條陰線琢出尾部尾翼。腹部雕琢一對收攏的爪,無其他紋飾。冠羽頸部下有一對穿小孔,可穿絲繩配戴。
- Apr 01 Sun 2018 10:18
西漢白玉螭虎鳳紋鐵沁匜
西漢白玉螭虎鳳紋鐵沁匜。和闐白玉質,玉質潤澤,受鐵沁,亦使得全器表泛著微黃色。本器量體較大,由22公分以上的上好和闐白玉原石挖空器體,再加以打薄,所費不貲,可推測當時此器的原主恐非帝即王吧?本器外壁與手把上方計雕琢四隻螭虎,一隻鳳鳥,周邊再輔以雲氣紋,雕琢精緻,紋飾婉轉流暢,地子打磨平整,工藝極佳。本器可能為實用器,為王室舉辦宴會招待貴賓用膳時,由侍女捧持裝滿水的本器,為貴賓沖洗手部之用。
- Mar 31 Sat 2018 20:52
戰國早期青玉楚式鏤雕龍鳳紋珮
戰國早期青玉楚式鏤雕龍鳳紋珮。和田青玉質,部分器表受土沁質變。雙龍盤曲在兩側,龍頭向外。雙小螭自上向下盤在中段的上半部,中段的下半部則是頭部相連的兩隻鳳凰。中段最上面有一橢圓孔作為繫孔。較堅硬的部位飾以斜邊廓紋,如龍的前胸後脊,鳳的翅膀前緣。三種神異動物的眼睛、身上紋飾各有不同。此珮可能為組珮中最上面的一件。
- Mar 25 Sun 2018 22:05
麟山鼻的美麗與哀愁
- Mar 24 Sat 2018 07:57
明代白玉鳳紋珮
明代白玉鳳紋珮。和闐白玉,玉質油潤。鳳棗形眼、生冠羽。此器於片狀原石上自右側斜切一刀,再依勢琢出鳳頭,此手法雖多增工序,但卻讓鳳頭增添了立體感。以略圓三角形短羽紋及長羽紋交待翅羽,此紋飾自宋至清為常用手法。另以線鋸鏤雕出尾羽紋,捲曲至鳳頂。雖尾羽上未再雕琢其他平行陰線等紋飾,但其運用陰線鏤雕的毛躁切邊,表現了尾羽原即略不規則的邊緣。
- Mar 20 Tue 2018 08:45
西漢白玉褐沁鳳珮
西漢白玉褐沁鳳珮。和闐白玉質,受金屬離子沁蝕,部分器表呈褐色,沁蝕較重之處呈白化失透狀。鳳鳥棗形眼,勾喙,頭頂生一向後的長羽翎,有腮毛,頸側琢有仙花紋,胸前雕琢強健的腳爪,翅膀在頸後、背部簡化為兩支勾卷的短羽,尾部分岔為相反方向的卷羽,且形成兩個可配線或可金銀器固定的圓孔,近尾部的身體上有塊網格紋,四支勾卷的短羽外側均琢有細陰線代表羽毛。本玉器如只在最上端的圓孔繫繩配戴,則為隨身玉珮,如用金銀固定或繫繩使尾部兩孔呈現垂直狀,則本玉鳳會更為挺立,可作為髮飾或組珮中間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