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青白仔兒玉喜上眉稍牌.JPG

清代仔兒玉喜上眉梢牌。和田子兒玉質,潤澤滑膩,玉理中有縱向四道水波紋。本件工藝簡練,以壓地手法浮突喜上眉梢的紋飾,其他邊框或牌頭均不雕琢,為小型掛牌,可能為貼胸配戴。主體紋飾為一昂首翹尾的喜鵲,向左望著梅枝尖梢上一枚含苞待放的梅花。這喜鵲的神態非常歡愉,梅枝亦雕琢得岐轉挺立,為高手所製。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珮 (1).JPG

清代白玉尋隱者不遇詩意珮。和闐仔兒玉,間有雜質,略留皮色,珮體呈不規則長方體。本件採「薄意」工法,運用玉理間的雜質和留下來的皮色,巧雕為雲霧、山巒、樹影、苔點,平添了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本珮約略可分為四面,除了四面均有遠山近石環繞之外,分別有松、老人、童子等詩內提到的主題紋飾。紋飾加上巧雕的色點陪襯,展現了唐代詩人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意境。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 (12).JPG

西漢青黃玉鏤雕龍穀紋出廓璧。和闐青黃玉質,受鐵沁,部分器表有灰皮現象。廓外琢一叼著仙花、踏著雲山的螭龍。璧內中心為穀紋璧,外側鏤雕一對相對的龍。全器精雕細琢,紋飾精美瑰麗,卻又帶著些神仙味,為西漢中期的王族禮儀餽贈之物。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戰國中期青白玉雙鳳出廓穀紋璧 (1).JPG

戰漢青白玉雙鳳出廓穀紋璧。青白玉質,因受金屬沁而近乎一半表面白化,質變嚴重處已呈失透狀,有些許台階現象。璧內、外緣琢有斜面邊廓紋,璧面滿飾穀紋(戰漢當時可能是代表騰空而起的「氣」),璧外左、右下側各鏤雕一向外的鳳。本件作工工整,穀紋浮凸,鳳鳥兇猛有神。可作組珮上方的領銜珮飾,亦可單獨作珮飾。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漢白玉螭紋蓆鎮 (15).JPG

西漢白玉螭龍紋鎮。和闐白玉質,全器受鐵沁,多處沁染成朱黃色,部分器表有白化質變。長條形白玉鎮上淺浮雕琢三螭龍,穿雲盤旋,雲氣遼繞。下緣陰線琢雙勾回紋。為西漢中期之蓆鎮。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西漢白玉坐豬鎮 (1).JPG

西漢白玉坐豬鎮,和闐白玉質,器身受地熱或壓力及周邊其他物質影響,受沁明顯且深入玉理,但表面仍光澤鑑人。本件玉坐豬非常具像,完全是圈養馴化的家豬模樣,全身除了額頭琢有一仙花紋,四肢琢有一些短毛紋,之外並無其他任何神異的紋飾,這與西漢的動物多少都會來點翅膀啊、雲氣啊、甚麼的,有些不同。可能是豬在戰漢時期是代表身家財富的表徵,所以觀念上無法與神異連結在一起。本件玉坐豬形像、比例非常精準,打磨也很精緻,有些份量,應該是作為西漢時的蓆鎮。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西漢青白仔兒玉天祿 (19).JPG

西漢青白仔兒玉天祿。和闐青白玉質,小部分器表紅沁。本件工藝精緻,作工頗細。天祿睜眼怒瞪,厚眉向後卷曲。齜牙張口,似在咆嘯。吻部略短,鼻頭圓凸。後掠耳。頭頂生有一角。琢有外張的腮毛,此為戰國龍、螭的玉雕手法遺存。兩肩部胸側,前面琢出三層向上卷的羽翅紋,後再琢出向後延伸的長羽翅紋。前低後高,四肢呈匍匐前進狀。尾琢絞繩紋向右卷曲,且根部琢有兩撇向左的毛紋。爪下用陰線琢出掌墊紋。本器應是西漢前、中期王室貴冑經常盤摩的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漢青玉卷眉天祿.JPG

南北朝青玉卷眉天祿。和田青玉,玉質溫潤,部分表面受沁擾質變白化,未受沁蝕的器表則光亮潤透。頭部雕琢精緻,圓翹的鼻頭,棗形眼圓凸,濃眉曲卷盤到頭側,頭上生一角,桶型耳,張口露齒,似作咆嘯狀,四肢粗短,身體接近地面,體側著有翅膀,以彰顯其神異,尾巴卷曲盪向左側,與身體後肢形成一孔洞,可繫繩配戴。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DSCF0001.JPG

戰國後期青黃玉螭龍珮。和田青玉質,略偏黃,玉質佳,部分器表有白化質變。本器做工簡練大氣,打磨精緻。龍身略呈馬蹄鐵形,棗形眼,上眼瞼線後延至腮邊,鼻頭勾翹,琢有厚厚的上唇線,張口露出上下獠牙,斧形下巴,羽毛紋耳和角,前端卷雲頭為耳,後端羽枝為角,琢有明顯腮線。身體除在尾部琢出一弧形弦紋以區隔身體與尾部外,其他清一色用上、下厚邊廓紋夾著一道連續「人」字紋,自腮後以致尾尖,紋飾單純簡練卻不失莊嚴厚重。本器應為隨身珮飾,可單獨繫配,亦可配於整組玉珮飾中。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商人首把手玉刀 (2).jpg

商代白玉人頭刀首玉刀。本器把手末端琢一男性人頭,長髮垂至頸部後捲,把手僅約長6.8公分,且捲起之髮稍抵住手心持握時甚不舒適,應非向下砍砸的實用器。但如果像塞外民族隨身小刀的用法,將刀刃向著自己,切撕烤熟的肉塊後用大拇指刀壓著,送入口中大啖,到是極為順手,且那向後凸捲的髮梢,會卡在手指間,增加握持的力道,即使滿手的牛油、羊油,亦不會滑手,因此可能是貴族的用餐餐具。刀背厚約1公分,向刀鋒斜收,刀鋒處厚約0.1公分。本器為白玉,全器大面積沁蝕白化,且略殘留朱砂,沁蝕似與朱砂有關。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遼金白玉天鵝珮 (3).JPG

遼金糖玉天鵝珮。和闐白玉帶糖色,略有雜質。本器用簡練的手法雕琢一悠游自在的天鵝。彎頸,頭略沉,用短陰線於翅、尾琢出綿密的羽紋。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清青白仔玉三陽開泰牌 (1).JPG

清代青白仔兒玉三陽開泰牌。和闐青白仔兒玉質,沉手。上下略長的橢圓器型,兩面均是龍紋頭開窗,窗內一面雕琢三隻羊,一隻臥伏,後二隻奔躍,天空祥雲伴月。另一面雕琢「三陽開泰」篆體字,字體蒼勁,地子打磨平整,雕琢精緻。珮上緣龍紋中間穿有一孔,可繫繩配掛。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北朝青白玉龍紋帶勾 (6).JPG

南北朝青玉龍首帶勾。和闐青玉質,部分器表受沁質變且略帶褐色。龍形勾首為戰國至南北朝慣用之紋飾,但本件玉帶勾較為狹窄,勾頭與勾頸卻比較長,似乎較為符合一般人的使用型態。勾腹琢一盤曲穿雲之龍紋,其形態與戰漢的龍形大異其趣,但做工尚稱精細,在後來隋唐玉帶銙興起前為玉帶勾留下最後的身影。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戰國青玉籠紋帶勾.JPG

春秋後期青玉龍紋帶勾。和田青玉質,手沉,全器表面已呈灰皮,強光照射下仍可見青玉質。帶勾頭為龍頭,略為菱形的臣字眼,蒜頭鼻,臉側使用扁圓圈紋來顯示嘴巴,頭頂有一橫貫頭頂的凸稜,頭後琢有兩角像頸後延伸,琢有腮毛,頸側用淺陰縣代表鬃毛。帶勾身體正面用正、反手法琢出五組龍紋,兩側則各琢出五組向著龍頭方向的龍紋。帶勾背面有一長方形的帶扭,可繫腰帶。全器的紋飾簡單,且較為平緩,可能為實用器。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西漢螭龍觿形珮 (1).JPG

戰漢白玉螭龍髮簪。和闐白玉質,玉質較為通透,部分器表受硃砂沁,有些許白化現象。本件前半部為一龍的前半身,簪頭就是龍頭,後半部為尾端翹起的簪臂,簪臂較粗,一般的髮簪簪臂不到其一半粗細。龍面較為平面向前,水滴形眼,鼻梁琢有兩道直的凹槽,可能是想使觀者看到其鼻梁英挺。張嘴露齒,以二隻羽紋自頭頂向後伸展,羽紋前端雲頭狀為龍耳,羽紋後端的羽枝則化為頭上的角。腮毛隔斷了龍頭與龍身,頸後有一上卷的鬃毛,胸前一對前伸扣抓自己腮邊的前爪。之後的簪臂只用較淺的游絲描紋在龍背上琢出四組仙花紋,以及在左右腹側各琢出兩組雲氣紋,其他就不多作處理,以免過度增加抽插髮簪的阻力。本件風格較為粗放,應是男性貴族的髮簪或是固定頂戴之用。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漢仔兒玉饕餮紋鳳形小帶勾.JPG

西漢前期白玉鳳紋小帶勾。和闐白玉質。鳳嘴尖銳,棗形眼圓凸,翅膀已幻化為身右側之雲氣紋,身左下側則亦以雲氣紋帶出其爪,勾腹以游絲描琢出饕餮紋,背後為圓紐,全器表面大面積受鐵沁。器雖小,除精雕細琢外,有很高之藝術美感。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 (15).JPG

西漢黃玉龍鳳紋雲氣瑗。和田黃玉質,玉質堅硬潤透,沉手,應是和田玉種中最為堅硬的一種玉質,輕敲會產生「叮叮」的金屬聲。下方有一沁蝕較重部份,周邊未白化處有漸淡的褐色金屬離子沁入。本件雙面透雕三龍頭紋,二龍頭方向一致與上方龍頭相對,右側中間之龍頭僅雕琢出龍眼,上下二龍頭翹鼻、棗形眼、張口露出上下獠牙,形象威猛。令琢出兩種雲氣紋貫穿全器,一種為絞繩紋型態,如同一股浩然大氣循環於天地之間,生生不息,卓然不斷。另一種為圍繞在絞繩紋雲氣周邊的雲氣,繚繞恣意,向外發散,澤被四方,有時形成如意雲頭,盡顯祥瑞,有時又化身鳳鳥(七點鐘方位),隱隱與龍相隨。本件玉瑗造型與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龍紋環」極為相似,但細觀龍頭卻有頗大差異。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西漢青玉螭龍頭鳳紋帶勾.JPG

西漢青玉螭龍頭鳳紋帶勾。和闐青玉質,部分器表可能受地熱已順著結晶玉里發生質變白化,但表面與未質變處均非常亮麗,光可鑑人,或許這就是格友滿喜愛的玻璃光了。螭虎頭,棗型眼大睜,瞪視前方,炯炯有神,鼻梁高挺,豎耳(有些像蝙蝠俠頭上的耳朵)。器腹上雕琢鳳紋,回首曲繞,感覺活靈活現。器後無紋飾,琢有一粗紐,可以繫帶,以此珮大小判斷,可能為實用器。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戰國青白玉龍頭人面帶勾 (14).JPG

戰國白玉龍首人面紋帶勾。勾首雕鹿首,兩耳後張。胸上琢網格紋並向四角延伸為陰線捲勾紋,頸側亦以陰線琢仙花紋。勾腹後斷琢一露齒笑之人面,額上以減地手法琢出帽形,帽沿以粗砣具琢出寬深的陰線以為裝飾,並向後延伸捲曲為勾紐。和闐白玉質,表面多處白化,深淺不一,主因為朱砂附著所致。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明清白玉褐沁立佛 (1).JPG

明代白玉立佛。和闐白玉質。閉目、額點白毫,滿頭髮髻,大智慧之肉髻平圓,坦胸,肩披迦裟,褶紋流暢自然,手捧腹,全器受褐沁。玉佛或玉菩薩一般均為坐像,少見到立佛,如此小型玉佛推測可能是希望能隨身攜帶,時時受到保佑。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宋白玉佛頭像 (1).JPG

唐代白玉佛首。和闐白玉,初購藏時全器佈滿銅鏽,差點誤認為青銅佛首。下端斷面打磨平整,應是原本即是選用和闐白玉製作佛首,再配接銅質佛身,以供人膜拜。法像莊嚴,面容豐盈,為漢化面容。初看時,佛似有似無的笑意,但久視眼鼻之間,笑容漸斂,只見莊嚴慈悲。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戰國白玉虎紋珩 (4).JPG

戰國白玉雙頭龍虎紋珩。和闐白玉質,玉質較通透。珩本體為雙頭龍,中間身軀琢虎斑紋。上緣琢一倒置之饕餮紋,若以饕餮紋為主,則原虎斑紋變成饕餮頭上左右外伸的角上的節紋。上緣外廓鏤雕二隻鳳鳥夾一圓環,可繫繩配戴。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戰國青白玉雙回首龍鏤雕珩.jpg

戰國青玉鏤雕雙回首龍珩。本器為雙回首龍連結之玉珩,為佩掛飾品,一般珩為組珮最上方的一件玉珮。兩面紋飾相同,鏤空、對稱為戰國中後期貫用手法,雙龍尾部倒捲如簡化鳳頭,大部份器邊琢有邊廓陰線。青玉質,較特殊之處為此器兩端之龍體,分別呈現不同樣貌之沁色,一端為水銀沁,一端為石灰沁,大面積二種以上之沁色,大概會被認為是因二次以上入土所形成。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西漢青玉鳳啣珠杖首 (7).JPG

漢代青玉鳳頭杖首。青玉質,上手沉,應為和闐青色仔兒玉。橄欖形眼,張口啣一珠,以二粗陰線表鼻孔,頭上生冠羽,頭後生一對耳,器下端琢三孔,可與杖體結合。器表大部份為質變白化。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西周龍祖珮 (1).JPG

西周後期青玉龍祖珮。和闐青玉略帶黃色,玉質溫潤亮澤較透,平直的一側已成失透狀,因無明顯的台階現象,應是石質較重的玉皮。本器作工精細,打磨非常細膩,斜坡紋的轉折處往往會留下砣具切輾的痕跡,此珮的師傅用高超的打磨功夫,幾乎均將之磨平磨光,故光線映上本珮時,紋飾即非常明顯突出。本珮紋飾雕琢完成後,在正中央用桯鑽打了個喇叭洞,這也洩漏了此玉珮的功用。兩面紋飾一致,琢有二組龍頭和一組人頭。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西漢青黃玉鳳紋髮梳.JPG

西漢青白玉鳳紋梳。和闐青白玉質,梳背主題紋飾為一對挺立相對的鳳鳥,鳳棗形眼,頂生冠羽後掠,胸前羽翎有二,其一向上小卷,另一向下後卷成雲氣紋,而兩鳳則穩穩地站立其上。翅膀較不明顯,但尾翼就精彩多了。兩鳳尾部均上翹並向前穿出門拱形外框,相交處兩小卷卷毛紋形成一三角形小穿,可繫繩。尾翼再各別向兩側延伸成兩朵西漢的重要紋飾「仙花」。此處用拱門形邊框把兩鳳的尾翼一分為二,觀者可以順著兩鳳的尾巴向前翹的方向,越過拱形邊框,就可銜接呈雲紋形的長尾翼;另外也可以以邊框為界,將框內鳳鳥視為獨立紋飾,而上端的紋飾可視為另外獨立的雲氣紋。梳背與梳齒間以較粗五組陰線雲頭紋在作區隔,下有十四支梳齒,末端尖銳。全器相當完整,大部份表面受鐵紅沁。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西漢青玉虎鳳熊紋韘形珮.JPG

西漢青玉虎鳳熊紋韘形珮。和闐青玉質,玉理間雜有米飯沁,為石英結晶。韘為本件玉珮的載體,可見右上方有一歧出的控弦枝。上緣雕刻一隻鳳鳥,盤捲在高端。珮左下側雕琢一隻攀附在韘上的熊,熊回首,肚圓凸,模樣可愛。珮的右側雕琢一盤曲的螭虎,其長長的尾巴一直繞到韘的後背。少部分器表風化質變,受鐵沁,但全器光澤油亮,滑膩順手。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西漢白玉朱雀 (12).jpg

西漢白玉朱雀。睜眼圓凸,鼻樑挺直前伸接鼻頭,吻端平齊,張嘴露齒,嘴唇邊琢鬚紋,頭兩側向後延伸出上大下小回捲之岐角。至此,實不像描述「朱雀」之特徵,反倒像在說「龍」。頭頂生仙花形冠羽,細頸,圓胸,上捲胸羽,多層次翅羽,長尾翼。和闐白玉質,沉手,有釁裂紋,全器風化明顯,受鐵沁呈黃色。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遼金青玉大雁珮 (3).JPG

遼金青白玉大雁珮。青白玉質,肖生佩飾器,似捉住大雁整理完羽毛剛抬起頭仰望之剎那間的神情。頸後彎,兩翅緊收,尾羽上翹,體態均勻,很是可愛。紋飾不求華麗,僅以粗陰線很自然地交待羽紋及翅羽。全身數處風化斑剝。折頸處形成繫洞,可能是隨身手把件。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青玉螭龍帶子上朝紋劍犩飾 (11).jpg

青玉雙螭劍衛(為借同音字,格主電腦打不出此器正確的字),此器又有一說為玉劍璲。但劍璲又有其他考古學者認為是裝置在劍鞘口與玉劍格相對應的一塊劍飾,一般玉劍飾一組為四件,玉劍璲則為玉劍飾之第五件。本器雕大小二螭龍,兩螭龍頭相對,亦有稱此造型為「帶子上朝」。

文章標籤

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