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 17 Fri 2017 17:43
西漢青玉雙螭紋劍首
- Mar 12 Sun 2017 15:50
清代白仔兒玉幸福珮

清代白仔兒玉幸福珮。桃型白色仔兒玉,中央以心型開窗琢一對男女於戶外作愛作的事,二人上有蕉葉遮掩,體下以蕉葉為墊,似在野外偷情。器上方桃蒂琢有枝葉,且伏著一隻蝙蝠。故思義定名為幸福珮。
- Mar 12 Sun 2017 15:00
戰國青黃玉出廓鳳變形龍紋璧

戰國青黃玉出廓鳳變形龍紋璧。青黃玉質,器表上半部多所質變白化。本玉器主體為璧,上琢龍紋,最外側與內側分別琢有平面邊廓紋與長長細陰線擰成的絞絲紋,兩面紋飾相同。璧上端外緣琢一冠形繫孔,可見此為珮飾或組珮最上面的一個璧。璧兩側外緣分別鏤雕一隻面向外的鳳。
- Mar 07 Tue 2017 18:29
西漢白玉天祿一對

西漢白玉天祿一對。和闐白玉質,沉手,器表部分質變白化。棗形眼圓凸,張嘴露出尖細獠牙,平吻,三角體鼻孔長在吻部上方,後掠耳,腮後長有一撮腮毛。頭後一長角後伸至背部,肩部長出長翅膀向上捲起,絞繩尾上有一撮逆毛,尖爪前伸,全身琢有「人字紋」及較大的「撮毛紋」,全器作工打磨精緻,在如此小型的玉器上能地子打磨均勻,紋飾細膩俐落,皺摺轉彎處無毛邊,還作出絞繩紋,殊屬不易。雖然絞繩尾和後伸的角均可繫繩配戴,但手握此對天祿略覺扎手,應非珮飾,可能是擺飾器。兩隻的紋飾體形完全一樣。
- Feb 28 Tue 2017 19:49
西周青黃玉燕珮

西周青黃玉燕珮。青黃玉質,為西周至春秋的常用玉質。器表略有質變白化,有些地方有台階現象。全器主要紋飾的周邊或單側均琢有大斜坡,以增加光線反射與光影流動的效果,另以小斜刀作較短的紋飾。燕珮為西周常見的珮飾,也不知為何故,其他朝代似乎都無用燕子作珮的例子,故燕珮可說是西周珮飾的代表之一。本件玉珮主要琢出兩種紋飾,均為羽紋,一為翅膀上像長長逗點的長羽紋,一為其背部正中央的為短羽紋,兩面紋飾相同。嘴喙後鑽有一繫洞,為繫繩佩掛之用。
- Feb 28 Tue 2017 15:53
紅山瑪瑙鴞珮

紅山瑪瑙鴞珮,紅山文化系玉器時代跨度頗長,若計其前後影響之期間,則超過三千年。先人在選擇材料時,自然把色彩豐富的瑪瑙列為選項,但瑪瑙硬度高、質脆,以五千年前的工具研磨,失敗率可能較高,否則,紅山瑪瑙器可能更多一些才對。紅山文化工藝最顯眼的是「溝槽」,不論大小件玉器器表上都有各種淺寬、緩和的溝槽,那都是由紅山先民用片狀石塊的邊緣,慢慢往復施工琢磨出來的。市面上非常多的紅山玉器,其實用這些溝槽是否淺寬,是否緩和,就可剔除一大部分現代偽仿的紅山玉器。
- Feb 28 Tue 2017 15:38
戰國青黃玉大雁珮

戰國青黃玉大雁珮,和闐青黃玉質,雙眼圓凸,粗眉紋,張口鳴叫狀,頭略向左偏。肩以大卷渦紋示為大關節,翅羽以遞層漸減手法表現,翅端略張。背部以陰線琢羽紋。尾翼與翅相反,外側羽紋漸次覆蓋內側羽紋。此器似為玉器孤例,未見有第二隻出現。
- Feb 28 Tue 2017 14:26
春秋青玉龍紋小勒牌

春秋青玉龍紋小勒牌,淺浮雕一較完整之側身龍紋,上五分之二為龍頭部,右上角之絞絲紋處為鼻頭,這些細絞絲紋可能代表龍鬚,較常出現在春秋玉器的龍紋上。向左下轉接之雙頭雲紋,即為下巴,下巴右方為吐出下捲之舌頭,左上角為龍頭上角。中段自龍角下為肩部大關節,向右發展出向右按之前爪。下三分之一為龍後段,左半為後肢自連接身驅之大關節至腳爪之完整飾紋。器表面部分質變,整體紋飾飽滿浮凸。
- Feb 28 Tue 2017 13:41
春秋青白玉虺龍紋勒子

春秋青白玉虺龍紋勒子,淺浮雕虺龍紋,於部份紋飾上再依勢琢以極細 之平行陰線,增加細膩感。虺龍紋以寬斜弦紋區隔,器兩端略敞,中段束腰。此種斜弦紋區隔及束腰之手法,為西周至春秋中、後期常用之手法。
- Feb 16 Thu 2017 14:35
漢代青玉鳳型髮釵

漢代青玉鳳型髮釵。鳳形髮釵歷代均有製作,本件造型匠心獨具,將髮釵用鳳體為主、翅膀為輔之釵型設計,作到婉轉流暢、亦可收固定髮髻之效。青玉質,褐色部分為俗稱之糖玉,除鳳頸部之外,幾乎均受褐沁,且有小蛀洞。
- Feb 16 Thu 2017 14:09
春秋後期青白玉雲紋髮簪

春秋後期青白玉雲紋髮簪。全器琢為圓錐體,以八圈細絞絲紋分為九節,簪頭直徑1.7公分,向下漸收至第三節時直徑為0.8公分,後續漸收,至第九節末端直徑為0.4公分。除第九節無紋飾,第一至第八節均以淺浮雕手法琢滿紋飾飾。第七節有一0.1公分直徑的穿孔。
- Feb 05 Sun 2017 18:42
唐代白玉虎

唐代白玉虎,圓凸眼,蒜頭鼻,齜牙裂嘴,筒形耳,腮、足後短陰線表示細毛紋,身軀無其他紋飾。身略蹲伏,厲爪已伸出。全器表面風化,部份地方受褐紅沁。全器除嘴之外,無適當之孔洞供穿繫,但把老虎從嘴巴穿繩配帶,是啥樣子?虎的威猛盡失。故本器可能為手把件,作玩賞擺設之用。
- Feb 05 Sun 2017 16:45
西漢白玉大肥貓

西漢白玉大肥貓。大肥貓眼炯炯有神,似在盯住獵物後匍匐前進,小心翼翼的不要驚動到獵物的樣子。筒形耳,與呈三角形前張之貓耳朵有異。頸綁項圈,並以平行陰線琢鬃毛一圈,另於腮後、腹側與尾端以短陰線琢毛紋。其他地方無其他紋飾。全器表面略有風化灰皮,盤後仍有細縫處留有白灰,其餘已現原玉質光澤潤透。全器無孔洞,無法繫佩,為手把件或蓆鎮之用,上手頗沉。
- Jan 26 Thu 2017 22:27
西漢青黃玉神鳥珮

西漢青黃玉神鳥珮。青黃玉雕鳥形片狀珮,菱形眼,琢眉紋,自鼻頭、鼻樑向後延伸至頂,吻略長而尖,頭部似非鳥禽之形狀。鼻下有一對穿孔作佩繫。頭後生冠羽,琢短陰線為細羽毛紋。翅與尾翼張開作翱翔狀,肩頭琢渦卷紋示大關節,翅以向外遞層降低之手法表現其翅羽,翅底端及尾翼由外向內捲,並飾以短羽紋,又是西漢慣用之視覺張力造成物體靈動的手法。多處受紅、褐色沁,左肩質變較重,已不透明。
- Jan 26 Thu 2017 21:33
西漢青玉鸚鵡珮

西漢青玉鸚鵡珮。使用砣具六、七道琢出眼睛,彎喙如勾,上肢以爪取代翅膀,以絞繩紋表示下半身。全器表面風化較重。如此小件其用途可能是組珮中尾端的配件,也可能與金或銀襄嵌成耳飾、步搖、髮飾。以其袖珍、尾端之沁色較深判斷,髪飾、步搖的可能性較大。
- Jan 24 Tue 2017 22:27
玉意深遠──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台北歷史博物館展、河南博物館藏)
- Jan 15 Sun 2017 15:35
戰漢青玉龍鳳紋手鐲
- Jan 15 Sun 2017 15:20
戰國白玉饕餮龍紋鐲
- Jan 09 Mon 2017 11:35
戰國青黃玉螭龍紋龍鳳共體珮

戰國青黃玉螭龍紋龍鳳共體珮。本珮由左上之鳳頭與右側之龍頭,以及共用之軀體組成,造形較特別,可能是依玉料形狀設計紋飾。身體紋飾華麗,雕琢、打磨細膩,有二鑽孔,應為隨身配飾。器表已部份質變形成灰皮,未質變處仍通透,似略有盤紅或鐵離子氧化現象。
- Jan 09 Mon 2017 10:48
戰國青白玉穀紋組珮二件

戰國青白玉穀紋組珮二件。本篇將紋飾、玉色、玉質、沁色相近的二件組珮玉件一次介紹。穀紋龍形珮之穀紋略成方形,地子打磨精細,以細陰線琢眼紋,使用卷雲紋作鼻、嘴,頭後連接之心形塊狀物,似乎是以陰線切割,上部為角,下部為耳。胸部一靈芝形身體連接著足紋,兩塊連起來看又似為小變形鳳紋。腹部亦有一足紋。而尾部又故意雕琢成變形鳳紋,戰國似乎很喜歡 [龍鳳同體] 的造型。體側大部份有斜坡邊廓紋,為戰國標準紋飾。
- Jan 09 Mon 2017 10:17
戰國青黃玉珮二件

戰國青黃玉龍鳳共體珮。本器採戰國後期常用之「龍鳳共體」形式,全器主要紋飾均用陰線表示。本器作工較粗,但其設計仍有可看之處。除「龍鳳共體」之外,龍鳳頭相對、龍角與鳳爪左右呼應,均是戰國另一特色「平衡對應」的表現。本器上緣可能長年插入土中,受物質沁擾已呈白化、萎縮、台階現象。
- Jan 01 Sun 2017 13:37
西漢白玉龍鳳交體珮

西漢白玉龍鳳交體珮。龍及鳳眼圓睜帶梢,右側鳳嘴喙向下彎勾,似耳又似冠羽向後伏貼,壓地凸起一陽弧線以區隔頭與頸部,頸部雙勾陰線琢卷草紋,肩部由後向前延伸出二道卷雲紋,又似中間龍的尾巴,胸腹處琢前二後一之鳳爪。以長毛紋代表翅膀羽毛,向後上卷至龍嘴,尾翼外側飾以斜廓邊紋,以長弧形弦紋分為上下區塊,間以變形網格紋及卷雲紋表示尾翼繁茂。龍嘴張開,斧形下巴,角向後向上揚起,亦有一壓地陽弧紋區隔頭頸。頸部琢仙花紋表示其具楚國文化之身份,胸部延伸出一靈芝形雲氣紋,具有裝飾其神靈性又可將龍身與其腿隔開之效果,如此引出其向後伸之腿較不會突兀。胸腹向後延伸軀體,類似鳳之尾翼,亦可視為其後腿。但如將鳳之爪借用為龍之前腳,則靈芝紋旁之腳就變成龍的後腿了。本器設計巧妙,多處紋飾以卷曲手法讓觀者之視線不斷地在本器的各部位游走,且其 [借用] 、 [多層次] 、[動感]等手法,運用得淋漓盡致。本器與上篇文章應為同一設計師及玉工製作,亦屬組珮之一,也有一對,只不過當時拍照時未將兩件一起入鏡。
- Jan 01 Sun 2017 13:09
西漢白玉鳳形珮一對

西漢白玉鳳形珮一對。鳳眼圓凸帶梢,嘴彎勾,下巴略呈斧形,用斜廓紋表現其強有力的嘴喙。耳後掠,冠羽亦向後延伸至肩部。頸部近頭部彎弧雙弦紋略為壓地,讓中間浮凸有如圓帶,也將頭部與頸部的視覺在此隔開了。頸部雙陰線琢出一仙花,代表其楚式風格。使用較深之渦卷紋代表其腿關節,雙翅與二腳,只有一腳較具象地表現出來,其他的雙翅與另一腳均用抽象手法表現,展現設計師高超的技巧與特有的審美觀。全器受鐵沁,少部份表面略呈質變,或白化,或呈褐色。照器形及其大小觀之,可能為玉器組中相對的二件。
- Dec 27 Tue 2016 10:24
春秋青黃玉越式螭喫人珮

春秋青黃玉越式螭喫人珮。兩面紋飾相同,主體紋飾均為一似螭之怪物,嘴緊咬一人之腰腹部,兩前肢抓著人的一手一腳,螭體圍(纏)繞被咬的人成一圓圈,自頭後長出一條長毛紋,體兩側間隔著二短弧陰線,似是蛇腹。而被咬的人手臂一上一下擺動,似在掙扎。螭體圍成圓圈可代用為本珮邊框,兩側各攀附著一人頭鳥身,有一點像羽人的神怪。上端附著一橋形繫孔,可穿繩繫配。玉質為青黃玉,一側仍通透,另一側則已風化質變成灰皮。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有一非常相近的珮飾,但此珮的構圖實在怪異、兇殘,無美感可言,倒像在紀錄一件慘事。如是慘事,又為何要費工費料的作成珮飾隨身配戴?究竟其含意為何?
- Dec 27 Tue 2016 09:50
東周白玉龍紋珮

東周白玉龍紋珮。本器兩面紋飾一致,均為邊廓框中雕琢相對或相背之龍紋八組。兩側較薄,呈扉棱狀,中間較厚,鑽有一天地穿。玉質應為和闐白色仔兒玉,上手頗沉,器表大部份質變風化。原以為是 [劍珌 ] ,但仔細觀察應為隨身玉珮。
- Dec 24 Sat 2016 11:53
西漢白玉轉框螭龍紋對珮

西漢白玉轉框螭龍紋對珮,兩件雕工紋飾完全一致。雙方框上琢略帶弧形的「二」字紋,外框上琢一繫眼,內框中鏤雕一螭龍〈亦有稱此種側身螭形為螭虎〉。自左右側中段圓盤處,自外向內以管鑽鑽出軸心,故內框與外框間可作360度的轉動。應為組玉珮中最下端之兩塊,行動時除可轉動亦可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兩器風化情形明顯,其一又受鐵沁呈紅褐色。
- Dec 24 Sat 2016 11:39
西漢白玉鳳尾龍鳳對珮

西漢白玉鳳尾龍鳳對珮。此對珮前身為一龍一鳳,後身則均為相同式樣的鳳尾, 如此作工似為僅見。此對珮購藏期間相差數年?還是十數年?wake已不記得。若不是其尾部特徵,或許wake眼一弱,就無法讓二千年前的隨身對珮,在今日仍能常相左右了。所以,wake年紀越長,越相信「緣份」不只存在,還造化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