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白玉螭龍紋帶扣。帶扣方框上浮雕一螭龍紋,頭後長一長角或是鬃毛,延伸後端呈卷雲紋。身體捲曲有力,除右前足抓扣自己身軀外,其餘三腳均抓扣邊框,。螭尾仍以絞繩紋表現。玉質潤透光亮,全器風化較重之處佈滿褐色沁。
- Sep 02 Fri 2016 13:43
西漢白玉螭龍紋帶扣
- Sep 02 Fri 2016 13:23
西漢白玉龍首雙身穀紋右連鳳紋珮帶勾
西漢白玉龍首雙身穀紋右連鳳紋珮帶勾〈命名還真夠長的〉,龍頭勾首,自頸部以下身體一分為二,滿飾穀紋,勾末雕琢二龍頭。勾右側以環連一鳳紋珮,為本器較特別之處。勾末雙龍頭受鐵沁,其一質變較重。
- Sep 01 Thu 2016 22:44
戰漢青玉鳳形帶勾
- Sep 01 Thu 2016 22:25
春秋晚期青玉虎珮一對
春秋晚期青玉虎珮一對。二件玉質、紋飾、手法一致,虎棗形眼,嘴唇上下翻捲,耳後掠,前、後肢呈匍匐狀,大關節處浮凸渦卷狀,背、腹琢虎斑紋。背部鑽一孔,似為珮飾,但亦有可能為一式二件的信物,如王傳軍令的虎符。
- Sep 01 Thu 2016 21:57
西周初期玉虎珮二件
西周初期銅沁玉虎珮。本器打磨光滑,紋飾簡約,除切割軀體輪廓及口部鑽孔之外,僅用管鑽輕輕地琢出眼紋,再來就僅有後腿大關節處,用砣具切了三、四刀,以及短陰線的爪紋。原玉色不辨,全器受金屬沁擾較重,已深入器裡,且形成乳黃、金橘、深褐等色彩。依此簡約風格及器形,推測為西周前期推行節約簡樸時期之隨身器物。
- Sep 01 Thu 2016 21:39
史前白玉龍頭神祖珮
史前白玉龍頭神祖珮。本器放在部落格的相簿已二、三年了,實在找不到其他的出土器可茲比對。所以名稱就請眾格友擔待了,wake是以猜測本器的用途來命明的。原本以為是史前的帶勾,但仔細研究後,背面完全沒有繫帶鈕的痕跡,龍頭的頸部有一橫穿孔,可繫繩配戴在頸項。就因為此器是配帶在胸前的配飾,故猜測其作用若不是象徵其族裔,就是祈求保祐之用。主飾為龍頭,可能是代表其族類之神物;器腹琢有一人面,可能是代表其歷代祖先,套用侯德健的歌名,不就是 [龍的傳人] ?整體工藝手法,有紅山文化的味道,但在紅山文化中似未曾出土過此種樣貌的配飾,且玉質似為和闐角閃石玉質,雖然經歷數千年的珮帶盤摩,表面絕大部份已質變為褐色,但仍然光澤透亮。
- Aug 30 Tue 2016 13:01
文化期青玉蠶形珮
- Aug 30 Tue 2016 12:45
西漢青玉展翅鷹珮
西漢青玉展翅鷹珮。青玉鷹,兩翅外張,頗似紅山文化玉鷹造形,惟紋飾更加細致。以整齊又具層次羽毛紋裝飾雙翅,翅上半部羽毛尾端內捲,下半部羽毛紋尾端卻外捲,為漢代玉工有意觀者視覺張力平衡的作法,亦讓人看起來不致於呆板。以較寬深之陰紋琢出尾翼。在身軀琢出「倒人字」紋表示細羽,漢器有時會在斜叉的兩陰線中直的再琢一陰線,有一點兒像小鳥的爪印。翅羽毛紋上再細琢短陰線表示細羽。
- Aug 30 Tue 2016 12:12
西漢白玉鸕鷀珮
- Aug 30 Tue 2016 11:44
西漢白玉朱雀珮
西漢白玉朱雀珮。朱雀圓凸棗形眼,嘴喙彎勾,頂兩側琢有近三角雲紋形冠羽,豐肩,翅膀長羽層疊尾端外捲,雙爪收攏於胸前,下腹淺浮雕勾卷雲氣紋上用極細之游絲描手法雕琢輔助雲氣紋,下與長尾羽相連。全器受鐵沁呈黃色,初看以為是黃玉,但在風化較淺處仍可看出原玉質為白玉。
- Aug 30 Tue 2016 11:24
西周前期銅沁鳥形珮二件
西周前期燕形玉珮。全器紋飾簡約,僅以管鑽琢出雙眼,再以二條橫陰弦紋及左右各五條縱陰弦紋表現了分岔燕尾羽紋。以壓地手法將兩翼凸起,突顯其飛行的姿態。尾部鑽孔,可繫繩配帶,孔似使用桯鑽故孔壁有斜坡。全器受銅沁,且部份覆蓋銅綠。
- Aug 28 Sun 2016 11:05
西漢青白玉螭龍紋勒子
- Aug 28 Sun 2016 10:37
西漢青玉螭龍紋勒子
- Aug 28 Sun 2016 10:15
西漢白玉螭龍紋勒子
西漢白玉螭龍紋勒子。本器紋飾簡單,只有一隻螭紋與雲氣紋二樣。螭龍攀爬在勒子上一圈,上下各有雲氣紋,以增加螭的神靈性。為白仔兒玉,質地通透潤澤,上端受沁,已呈暗褐色,多處灰皮。此器為西漢王族隨身佩帶的組玉最下緣的一件,亦可單獨穿絲繩配戴。
- Aug 28 Sun 2016 09:33
戰國中後期青白玉雲紋璧
- Aug 26 Fri 2016 11:00
西漢青白玉勾連鼓紋螭龍邊厚系璧
西漢青白玉勾連鼓紋螭龍邊厚系璧。璧面雕琢三角勾連穀紋,內、外緣各琢一圈斜廓紋,外側浮雕二螭龍紋,玉質潤透,入手沉,似仔兒玉,多處沁擾,風化較重處已呈灰皮。本器頗厚,較少見。全器風格既精緻又帶有粗獷。
- Aug 26 Fri 2016 10:07
西周中後期鳳紋系璧
西周中後期鳳紋系璧。主體紋飾為鳳的頭部與翅膀組合而成的鳳紋,此種紋飾可算是當時之標準紋飾,與過去各種圖錄發表的西周鳳紋雷同。重要部位的彎弧處使用「大斜刀」手法,線條工整協調,打磨精緻。全器表面已有深淺不一的灰皮與風化現象,原玉質因受沁擾較難確定,強光照射下風化較淺處看起來似為西周較為流行的黃偏綠的玉色。
- Aug 25 Thu 2016 13:50
明代青白仔兒玉梅妻鶴子珮
明代青白仔兒玉梅妻鶴子珮。主體紋飾為牌中開窗鏤刻在天上雲端翱翔的飛鶴。明代中期皇家由信佛改為崇尚道教,百姓當然也跟著轉變。不論玉器、陶瓷、竹木雕大量出現道家的紋飾,本器的鶴即為其中較具代表性者。牌頭鏤刻竹幹為外框,內琢竹葉及梅花,似有北宋時代的著名詩人林逋「梅妻鶴子」之寓意。
- Aug 25 Thu 2016 12:11
明代白玉望侯靈驗珮
明代白玉望侯靈驗珮。此珮名是將珮中物件的寓意,作了一番組合,猜測大概是這個用意而暫定的。眾格友見聞廣闊,期待大家提出更佳的定名。此珮主要有三個物件,一為上端的猴,左前肢扶頭作望遠狀。二為下端一大雁,展翅昂首,嘴中叼著一枝靈芝就是第三個物件了。另以桃樹枝葉,圍成近長方形框,作為整個珮的支架。應是和闐白玉質,表面有風化痕跡。
- Aug 25 Thu 2016 11:48
宋白仔兒玉鸞鳳呈祥珮
宋白仔兒玉鸞鳳呈祥珮。本器上緣雕琢一隻棲於枝葉上的青鸞鳥,向下探頭望著站立在太湖石上的鳳鳥,鳳鳥回首嘴啣著靈芝,似要將此珍貴寶物送給青鸞鳥,喻意夫妻情深、吉祥如意。本器採多層次鏤雕的技術,成功地將「 鸞鳳合鳴」的恩愛情景呈現出來。上手沉、玉質光瑩通透,應為和闐白仔兒玉,全器略有紅沁,必為前主心愛貼身之物。推測應為週邊包金、銀框的隨身配玉。
- Aug 25 Thu 2016 11:19
西漢青黃玉舞人珮
- Aug 17 Wed 2016 21:36
西漢白玉螭龍鳳紋玉劍飾組
西漢白玉螭龍鳳紋玉劍飾組。本組亦是由劍首、劍格、劍衛、劍珌四項組成完整之一套劍飾。其中除劍珌僅雕琢單一螭龍,其它三項均雕一螭龍及一簡化之鳳紋。螭龍眼圓凸,ㄇ型耳,頭後均無角或鬃毛,四肢呈兩兩平置,似僅是站立而不像戰國、西漢前期行進間的動作。絞繩紋尾,勾爪有力,交待清楚。全組為上好和闐白色的仔兒玉雕琢,上手頗沉,但多處受鐵沁,呈褐、紅色,少部份已失透。自劍首及劍珌的溝槽與穿孔殘留鐵銹,推測本組應為實用器。
- Aug 17 Wed 2016 20:42
西漢白玉神獸紋劍珌
西漢白玉神獸紋劍珌。和闐白玉質,白玉劍珌雕有龜與螭各一,推測原應有玉劍飾的其他三件,其上或有螭及龍、虎、朱雀等四神(靈)獸的其餘三件。在螭腹分岐出一雲氣紋穿過器邊框,螭及龜眼均琢圓,螭腳爪有力,身體盤曲,但雙前肢或後肢似均在同一平面上,而非西漢早期貫用的一前一後的手法。絞繩紋尾。龜形較平板,以側身顯象,與螭的視角明顯有異。全器多處表面受鐵沁,但未受沁處能保持原白色質地。
- Aug 09 Tue 2016 14:21
西漢白玉四神獸劍飾組
西漢白玉四神獸劍飾組。和闐白玉質。玉劍飾發展至西漢已臻成熟,紋飾設計亦多采多姿。四神獸亦四靈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此紋飾自西漢前期似即已出現,至中期型式方較為固定,也大量使用在多種器物上。本組劍飾也受鐵元素沁擾,少部份器表已現白化。全組紋飾雕琢靈動,神靈活現,勾轉有力,約為西漢中、後期風格。
- Aug 09 Tue 2016 13:56
戰國青玉伏虎勇士
戰國青玉伏虎勇士。勇士方面大耳、濃眉、大眼、高鼻,面部器官以壓地手法凸顯,較為少見;頭上繫冠,身著短襖,袖呈扇形翻口,著褲裝,腳尖上翹應為穿靴;衣褲上琢陰線卷草紋,另在右肩、右膝處平行凹琢三條粗弦紋,為衣褲飾紋;左肩扛一虎,左腳下又踏一虎,均似馴順,以示本勇士神勇。勇士右手按胯,臂彎內側形成一長形孔洞,可穿繫繩線,故本器可能是隨身把玩器。全器表面風化較重,積有一層薄黃土。
- Aug 09 Tue 2016 12:02
漢代白玉跽坐玉人
- Aug 09 Tue 2016 11:26
漢代白玉ㄚ鬟俑一對
漢代白玉ㄚ鬟俑一對,一高一矮,均閉眼,寬鼻樑,小嘴,法紋細膩整齊,頭頂兩邊各梳一髮髻,就是古代婢女的標準髮型,丫鬟的「丫」字主要就是依此髮型而來的。一手扶貼腹部、另一手於背後貼在腰際。身著交領長衣,比較特別的是襟開方向不一。,全身受鐵沁呈朱紅色。髮髻下有對穿孔,可繫絲線作人俑珮。惟本器與其他人俑最大不同是「閉眼」,似乎亦可於身後作為陪葬祭品。